本书作为经济管理类研究生案例教材。在深入研究河北省农业资源禀赋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如何充分利用京津市场、人才、科技资源,打造河北省环首都乃至全省现代农业高地的战略问题;研究过程中通过梳理现代农业发展的理论,分析评价河北省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指导作用,努力打造河北省一二三产业优化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结构;把河北省现代农业建设看成是服务首都需求与加快河北发展的重要结合点,统筹兼顾都市现代农业区和高产高效生态农业区建设,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推进产业协同,促进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绿色化发展。探讨的主要战略层面内容包括:(1)在农业产业化方面,深入研究农业龙头企业、公司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的功能,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打造全产业链,为农业提供优质种质资源,提高农产品品质和产量,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循环经济模式,拓展农产品产业连;重点研究河北省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模式,推进生态农业、高效农业、智慧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等,以优质的农产品满足京津高端市场需求;(2)在农业市场化方面,加快现代农业市场的供给服务平台建设,打造京津冀新兴农业市场。探讨现代化、功能完善、市场协同的流通体系构建,加快建立集散结合的冷链物流设施,优化生产和配送流程,形成产销对接、信息畅通、产品检测与追溯管理于一体的现代农产品市场的准公共服务体系;(3)在农业科技进步方面,推进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打造开放、畅通、共享的科技资源平台;从土肥水种技术创新入手,推进粮农丰产工程;探索节能环保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引入数字化生产技术,加快农业信息网络与物流技术研发,推广互联网+农业;(4)在推进京津冀农业生态建设协同发展方面,基于现代生态价值观指导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农业资源保育与合理开发利用,净化产地环境,减少水土流失,改造治理中低产田,完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构建区域生态环境屏障,提高农业生态产品的贡献率。(5)在农村生产经营体制改革与创新方面,研究现代财政金融服务体系构建,完善投融资对接机制。深化河北省农业生产经营制度改革,加快土地流转,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村产权交易制度、金融保险制度改革和完善法治制度,以及与农村城镇化建设相协调,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职业化、规模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统筹协同,建设和谐美丽的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