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无忧:破解青少年成长中的26个心灵密码

作者马存燕、王英春、牟玉荣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8-01

特色:

学习是一件苦差事,许多中学生心里都有一大堆的抱怨和不满。据一项对河北廊坊市438名青少年学习状况的调查显示:有56%的人感到“学习太紧张,有些吃不消”,24%的人认为每天作业量过多,59%-的人认为“考试不断,疲惫不堪”,67%的人表示“真希望早点毕业”,21%的人认为“学习是一种压力,毫无乐趣”。为什么本应该朝气蓬勃、充满歌声和欢乐的学生生活,却充满了压抑、紧张和痛苦呢?究其原因,主要是学习兴趣的严重缺乏。其实,当你冷静地想一想,学习过程也不是真像我们心情不好时抱怨的那样毫无乐趣和喜悦可言。比如当你绞尽脑汁解出了一道难题时,心里会有说不出的舒坦和满足;当你的作文被老师当作范文宣读时,骄傲和欣慰之情会油然而生;当在学习上取得了进步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时,你会觉得生活中充满了欢乐和阳光学海无涯,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驾乐知之舟,乘长风破万里浪,不亦快哉?成长烦恼邢明是一名高中生,在班里也称得上是一颗“星”。在学校组织的辩论赛上他能“舌战群雄”,屡屡得胜;在市里的航模比赛中也有过优异的成绩;班里后墙上的黑板报里有他苍劲有力的行行字迹;校运动会的长跑赛场上,他*后的冲刺激起无数人的惊呼喊叫……但让人遗憾的是,他的学习成绩始终很差。课堂上的邢明,简直判若两人。讲台上老师正讲授新课,邢明也抬头“聚精会神”地听课,但仔细一看,他的眼睛空洞无神,身在心不在。考场上看着试题头脑发懵,而不再是辩论赛中的游刃有余……马上又要期末考试了,这可是进入高中以来的**次大考啊!他深知这次考试的重要性,于是吃完晚饭后,他知趣地回到自己的小屋开始复习功课。但才做了一道题,客厅的电视里传出一阵欢呼声,心想肯定是比赛进球了。他强迫自己把心思用在学习上,可大脑就是不听指挥,而对电视里发出的任何动静却听得一清二楚。*后,他实在按捺不住,就趁着妈妈不注意,把门开开一条缝,在写字台上放了一面镜子,正好反射出电视画面。于是,邢明在课本前,观看了一场心神不宁的足球赛。足球比赛结束了,邢明直起身,伸了个懒腰。此时妈妈悄悄地走进来,把一杯饮料放在桌边,从那眼神中看出了妈妈对刻苦用功的孩子的怜爱。邢明避开了妈妈的目光,心里愧疚极了。你听我说邢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显然是因为对学习缺乏兴趣。在学校里,像邢明这种学生并不在少数。我们常常会发现:在同一个教室里听同一个老师讲课,同样的内容,而同学们的表现却并不相同,有的全神贯注,聚精会神;有的东张西望,心不在焉;有的神情焦灼,如坐针毡等,可谓千姿百态,神情各异。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很大程度上是学习兴趣使然。那么什么是学习兴趣呢?学习兴趣是指同个体的愉快情绪相联系的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它是学习的内部动机之一,对学习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爱因斯坦说“兴趣是*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学习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现代的一些心理学家也通过实验证明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作用。拉扎若斯研究发现,在学习成就上,两个智力相等的学生,有兴趣者一定优于无兴趣者,我国学者的调查也显示,学习兴趣水平越高,学习成绩越好。少年时代的法布尔,其住所附近有一条小路,小路边是一大片草地,里边有各种各样的昆虫。法布尔一天到晚地趴在草丛里观察昆虫,一会儿皱着眉头苦思冥想,一会儿喜笑颜开自言自语,来来往往的人都对他议论纷纷,以为他是个傻子。新婚之夜的爱迪生突然失踪了。家人到处找不到他,*后发现他居然在实验室里聚精会神地做实验。原来,他临时想起了一个问题,就跑到实验室来了,做起实验后就物我两忘,以至于忘记了自己刚刚结婚。这两位名人如此聚精会神,做出常人难以理解的事情,主要是因为他们对所研究事物的强烈兴趣。客观地讲,每个人的兴趣是有差异的,表现在质和量两个方面。从质的方面来说,不同的人会对不同的事情感兴趣;从量的方面来看,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情的喜好程度是不一样的。导致学习兴趣产生差异的因素也是多样的。一方面与学生的性格特点有关,例如好静的同学可能比好动的同学对学习更感兴趣,好动的同学根本坐不住,无法静下心来,而好静的同学更能潜心探索知识的奥秘;另一方面,还与教师的授课方式有关,有的老师讲课能娓娓道来,善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学生自然就产生一种学习的心向和渴望;除此之外,学习兴趣还与学习压力有关,学习兴趣的降低也可能是由过高的学习压力导致的。中学生的内心相对来说比较敏感脆弱,甚至是逆反的,如果来自学习的压力太大,他们可能就会放弃学业上的努力。(P2-4)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