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农历五月初五日,俗称“端午节”。每到这个时节,我国人民都要包粽子,南方一些地方则要举行划龙舟比赛。之所以会有这种风俗,那是因为与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有关。 屈原(约前340-前278年),名平,出生于今湖北秭归,幼时聪颖好学,稍长就满腹经论,熟悉各国形势,很懂得治国兴邦的道理,20岁时,参加楚国朝政,官为“左徒”(仅次于宰相)。热爱祖国的屈原,希望能通过辅佐楚怀王来实现他革新政治的主张,在内政上举贤任能,彰明法度,外交上东联齐国,西抗强秦,让楚国强盛起来,从而实现祖国的统一。 当时,有秦、燕、齐、楚、赵、魏、韩七个强大的诸侯国,史称“战国七雄”。由于楚国统治集团中顽固保守的势力比较强大,政治腐败,楚国的国势已由强变弱。屈原革新政治的正确主张,曾一度得到政治上动摇不决的楚怀王的支持。然而,腐朽没落的贵族官僚对屈原被重用和他的政治主张,则十分嫉妒和反对,想方设法进行挑拨离间,并多次觅机进谗言想陷害屈原。有一天,机会终于来了。楚国顽固保守势力头子上官大夫趁屈原不在场的时候,竟无中生有地对楚怀王挑拨说:“大王你叫屈原草拟国家法令,这是大家知道的。但每个法令公布后,屈原都说是他的功劳,并说楚国没有他谁也不行,根本未把大王你放在眼里,你说气人不?”这时,怀王的幼子子兰也在怀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昏庸无能、轻信多疑的楚怀王听后,对革新事业动摇了。屈原据理力争,楚怀王不仅听不进去,反而发怒疏远了他。不久,屈原的官职由左徒降为三阊大夫,管些无关紧要之事。但屈原仍然关心楚国的前途,并未放弃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贬官后,楚国的腐朽势力得势了。秦国见有机可乘,就派出宰相张仪携带许多珍宝财货到楚国,贿赂上官大夫、子兰和怀王的宠姬。张仪向怀王建议说:“秦国的敌人是齐国,如果楚能同齐国断绝交往,秦王愿送大王六百里土地。”屈原洞察这是秦国的阴谋,旨在破坏齐楚关系。他虽不在其位,但为了祖国的安危,他仍然挺身而出,大声劝告怀王不要上当。可是利令智昏的楚怀王不以为然,竟轻易宣布同齐国断交,然后派人到秦国接受赠地。可是等到楚齐两国断交后,张仪却赖了账,否认要送六百里地给楚国的事。楚怀王闻之恼羞成怒,马上发兵去攻打秦国,结果两战俱败,不但得不到那六百里地,反而将原属楚国的汉中也丢了。怀王后悔不及,于是重新起用屈原,命他出使齐围,商谈重建楚、齐友好关系。秦国害怕了,就主动提出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