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清末民初以来,在古文的选注方面,高步瀛先生有着突出的成绩。他选编笺注的作品很多,其中解放前曾排印发行,解放后于五六十年代又重新标点整理出版的有《唐宋诗举要》、《唐宋文举要》等书,都获得了学术界的好评。高步瀛(一八七三一九四0),字阆仙,河北霸县人,桐城派后期古文家吴汝纶(挚甫)的学生。本世纪二十年代前后,曾先后执教于北平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由于他对古文的义理、考据、辞章都有很深的功底,加之具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因而能做到选文重点突出,带有典范性;注释详博谨严,多有发明,不愧为一代选家。高先生的选注遗稿甚多,现存我局的有《散文选(先秦部分)》、《经史诸子文选》、《散文选(两汉部分)》、《骈文举要》、《散文选(魏晋部分)》、《南北朝文举要》六种,我们拟统一编排后整理出版,以响读者。考虑到《骈文举要》一书的内容已包括于《南北朝文举要》中,《骈文举要》不再出版;《经史诸子文选》一书收录了《礼记》、《左傅》、《公羊傅》、《穀梁傅》、《史记》、《汉书》几书的部分篇章,未收诸子文章,实际上是一部不完整的作品。拟从中抽出《史记》、《汉书》中的选文,纳入两汉散文选中,其他部分不再出版。又考虑到这几种选注的撰写宗旨及体例均同于《唐宋文举要》,为构成系统,增强整体性,我们将书名一律定为“举要”。即是说高步瀛先生的这几部遗稿,经标点整理后,将以《先秦文举要》、《两汉文举要》、《魏晋文举要》、《南北朝文举要》的面目公诸于世。希望它能为人们在古文的阅读和研究上起到有益的作用。中华书局编辑部一九八七年十月
片断:又见《丧大记》注。《聘祸》郑注又曰:“其材宫廟以石,窆用木,而后世更刻以文字。”《说文》曰:“碑,豎石也。”(此从大徐本。)《释名.释典艺》曰:“碑,被也。此本葬时所设也。施鹿卢以绳被其上,引以下棺也。臣子述君父之功美,以书其上,后人建于道陌之頭,顯见之处,名其文就谓之碑也。”《文心雕龙.诔碑篇》曰:“碑者,埤也;上古帝皇,记号封禅,树石埤岳,故曰碑也。又宗廟有碑,树之两楹,事止鹿牲,未勒动绩。而庸器渐缺,故后代用碑,以石代金,同乎不朽,自廟徂坟,犹封墓也。”《说文繁傅》卷十八曰:“按古宗廟立碑以鹿牲耳,非石也。(汪宝《攷異》谓碑石二字当互易。)后人因于其上纪功德,则此从石,碑字秦以来制也。或难曰:古七十二家封禅勒石,便应有碑,何以言秦以来有碑?应之曰:古虽七十二家封禅勒石,不言碑。七十二家之言起于管仲(见《管子·封禅篇》),不言碑。《穆天子傅》曰:天子乃纪开迹于弇山石上。亦不言碑。又难曰:刘熙《释名》何以言起于悬棺之碑?对曰:起于悬棺者,盖今之神道碑,而铭勒功德当始于宗廟丽牲之碑也。”步瀛案:碑字已见《仪祸》、《祸记》,小徐谓秦以来始制其字,非也。又《史记·秦始皇本纪》曰:“刻石曰立石。”尚不曰碑。汉以来,始通称曰碑矣。由是言之,功德之碑盖原于古帝王之刻石,后世以碑称之,如纪功碑、德政碑之类皆是也。廟碑盖原鹿牲之碑,如后世神廟碑、家廟碑之类皆是也。墓碑盖原于下棺之碑,如后世所谓墓碑、神道碑等皆是也。此外,曰碣、(《唐六典》卷四曰:“五品以上立碑,螭首电跌,跌上高不过九尺。七品以上立碣,圭首方跌,跌上高不过四尺。”)曰表,(黄宗羲《金石要例》曰:“墓表表其人之大略可以傅世者,不必细详行事。”)制度不同,文体稍别,要亦墓碑之类也。《艺文类聚》职官部一作《太宰褚彦回碑文》,张本《王文宪集》、嚴本《全齐文》竝从之。今依《文选》。夫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此之谓不朽。所以子产云亡,宣尼泣其遗爱;隨武既没,赵文怀其馀风。于文简公见之矣。以上渾起。《左·里二十四年》穆叔曰:“豹闻之:“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杜注曰:“立德,黄帝、尧、舜。立功,禹、稷。”《释文》曰:“大,音泰。”孔疏曰:“大上,谓人之*上者,上聖之人也。其次,次聖者,谓大贤之人也。”江沅《说文释例》上曰:“大,古只作大,不作太,亦不作泰。《易》之大极,《春秋》之大子、大上,《尚书》之大誓、大王,《史》《汉》之大上皇大后,后人皆读为太,或经改本书作太及泰,由浅人以大为不足尽之,因创说太尊于大。凡人称祖曰父,未有称太父者,则自乱其例之甚矣。”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十三曰:“凡大人、大夫、太子、太君,皆尊词。《史记·范睢传》文王得吕尚以为大公,《礼记·中庸》追尊王大王、王季,皆大字本谊也。”案:《艺文》首二句无两“有”字,之谓作谓之。0《左·昭二十一年》曰:“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诗·瞻卬》曰:“人之云云亡。”《汉书·平帝纪》曰:“元始元年,追谥孔子曰褒成宣尼公。”左太冲《詠史诗》曰:一言论準宣尼。”0《礼记·檀弓下》曰··“趙文子与叔誉观乎九原。文子曰:“死者如可作也,吾谁与归?我则隨武子乎!利其君不忘其身,谋其身不遗其友。”晋人谓文子知人。”郑注曰:“武子,士会也,食邑于隨范,字季。”又互见传季友《为宋公修张良庙》注。《论语·子罕篇》曰:“文王既没。”《三国·魏志·卢毓传》注引《续汉书》太祖过涿郡,令告太守曰:“昔郑丧子产,而仲尼陨涕,孤到州,嘉其馀风。”案:《艺文》隨,作隋,非。0《南齐书·褚渊传》曰:“谥曰文简。”《梁书·陶季宣传》曰··“尚书令王俭以渊有至性,欲谥为文孝,季宣请曰··“文孝是司马道子谥,其人非具美,不如文简。”俭从之。”公讳渊,字彦回,河南阳翟人也。微子以至仁开基,宋段以功高命氏。爰逮两汉,儒雅继及;,魏晋以降,奕世重晖。乃祖太傅元穆公,德合当时,行比州壤。深识臧否,不以毁誉形言;亮采王室,每怀冲虚之道。可谓婉而章,志而晦者矣。自兹厥后,无替前规,建官惟贤,轩免相袭。以上先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