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导论

作者龙远蔚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03-01

特色:

本书回顾了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的兴起和学科理论探讨的进程,并就研究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我们认为,民族经济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是相对国家而言的,其研究的主体是“民族”这一特殊的共同体。由于“民族”的内涵至少有两个层面,即国家层面上的“民族”(state-nation)和国家内部各具体的民族,因此,民族经济也至少饮食着两个层面,即在国家层面上的“民族经济”和以国家内部各民族为实体的“民族经济”。不言而喻,学术界经常使用的“民族经济”、“少数民族经济”、“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和“民族地区经济”等概念,实际上均有不同的指向,即:相对国家而言的“民族经济”,在多民族国家中人口占少数的“少数民族经济”的习惯用法而增加了许多包容性,但在学术概念上它们是应当被明确的。显然,在民族经济研究中,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本书选择以少数民族经济与民族地区经济的相互关系及其逻辑变化的轨迹为主线,从微观到宏观探讨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的不同层面及其内在联系。由于自民族形成至今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家庭都是各种社会形态的基本组织形式,为此,我们从家庭这一基本的社会组织形式入手逐渐扩展,探讨了少数民族文化与经济行为特征、家庭结构与劳动组织、经济行为、乡村和牧区经济等微观层面的特征及其相互联系。在县域经济层面,我们探讨了县域经济的内在运行特征,少数民族经济与县域经济的分离,进而探讨了城镇化进程及其都市经济的民族特征。在我国,学术使用的“民族地区经济”概念大体上是“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的简称,而不是具有自然含义的“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因此,“民族地区经济”概念具有一定的经济内涵,是一种特定的区域经济。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我们从宏观层面探讨了民族地区的经济结构、经济增长方式、知识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等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方面。从“小”到“大”,从微观到宏观,我们试图以一个新的视野来探讨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的理论框架。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