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宴:我爱桃花

作者邹静之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10-01

特色:
色情里的寒意通过刀刃的光芒折射出来,《我爱桃花》在火里炼冰,在冰中取火…… ——陈嘉映(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主任) 在市井氛围中提炼出诗人情怀,邹静之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这种成就在中国当代作家中是罕有的。 ——谢冕(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邹静之身上较多地保留了中国民间艺人讲故事的才能,他惯于把一件件司空见惯的生活小事,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地展演开来…… ——西川(诗人) 冷峻中有温情,幽默里有忧伤,广阔而精细,粗犷而不失优雅……这是我在邹静之的剧本里读到和学到的…… ——张国立(演员)

《夜宴》的缘起是中国古代名画《韩熙载夜宴图》。南唐时,李煜欲请先朝老臣韩熙载当宰相,韩熙载害怕在青史上留下恶名,因而在家中夜夜笙歌,以狂欢和沉沦来掩盖内心的恐惧和悲苦,逃避李后主的猜忌。李煜派了两位画家卧底韩府,心记夜宴情景,归来成画,这就是《韩熙载夜宴图》的由来。歌剧《夜宴》讲述的就是这段掌故。   《我爱桃花》是邹静之的话剧力作。故事的由头缘自《型世言》第五回前的一个小故事帽儿:醉酒的丈夫提前回家,使得偷情的妻子只好将情人藏了起来。丈夫坐到椅子上睡着了,但不巧将情人的巾帻坐到了下面。情人示意妻子拿出巾帻,妻子会错了意,却将丈夫身上的刀取下来,递了过去。情人惊悚,想这个女人如此心狠,于是一刀将妻子杀死。这个故事,如果用封建时代的眼光看,可能还是歌颂情人有大义之心的,但是,如果用现代的眼光看,可能就不尽然了。正是在现代思想的观念之下,邹静之用新颖的戏剧手法,对这个故事进行了颠覆和重新解读。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