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主编:杨远震 |
| 出版社 | |
| 出版时间 | 2001-07-01 |
特色:
片断:预算会计具有较强的统一性,在全国形成一个预算会计的统一体系和信息系统。预算会计作为核算、反映和监督国家预算执行的会计,其组成体系与国家预算组成体系相适应,形成了一个以预算执行为中心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会计核算体系;同时,预算会计在日常业务中所提供的预算收支信息指标,必须与国家预算收支科目规定的分类体系相一致。企业会计则具有相对较大的独立性和灵活性。预算会计在核算内容和范围上具有广泛性。它既反映各级财政总预算收支情况,也反映各级行政单位经费收支情况,还反映各类事业单位财务收支情况。特别是事业单位会计,由于行业类型多、单位规模差异大,会计主体和资金渠道多元化,其会计核算形式较为复杂。(二)不同的会计主体可采用不同的会计结账基础会计结账基础有两种,即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是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标准来确定本期收益和费用的一种方法,它主要适用于非营利的单位或组织;权责发生制是以应收应付为标准来确定本期收益和费用的一种方法,它主要适用于营利并进行成本核算的单位或组织。财政部门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是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结账基础的。因为财政部门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均不以营利为目的,不必进行成本核算,其经济业务的核算以实际发生的收入和支出为基础,宜于采用收付实现制。而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活动具有其特殊性,一是事业单位虽不以营利为目的,但可以提供有偿服务,有的还可以实现收支相抵;二是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分为一般收支业务和经营收支业务,对经营收支业务要实行内部成本核算。因此,事业单位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对其经营性收支业务的核算则可采用权责发生制。需要说明的是,任何一种专业会计的结账基础都不可能是固定的、排他的,但应该有一种是基本的。事实上,当今已不存在纯粹的收付实现制或纯粹的权责发生制。因此,少数事业单位实行权责发生制,或在实行收付实现制的单位,对某些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的做法都是存在的。但这应该由主管部门在会计制度允许的范围内作出统一的规定,不能由单位自行其是。(三)盈亏计算的局部性预算会计以核算收支余(超)为主,一般不进行成本核算。在执行总预算的过程中,预算资金的筹集和分配是无偿的;在执行单位预算过程中,行政单位主要靠财政拨款,其行政服务往往是无偿的,在依法行政过程中取得的收入通常为应缴预算款,所以一般不计算盈亏。事业单位则有所不同,事业单位虽不以盈利为目的,但可以实行有偿服务;虽以实现社会效益为宗旨,但却具有一定的经营性,并要实行经济核算,因此事业单位的经营收支业务必须按照配比的原则计算盈亏。二、预算会计的任务(一)总预算会计的任务总预算会计在整个预算会计组成体系中居于主导和核心地位,总预算会计按管理体系可分为中央总预算会计和地方总预算会计。中央总预算会计担负着中央各部门预算资金的核算任务和全国预算资金的核算任务。地方各级总预算会计则担负着所辖各地区和所属单位预算资金的核算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