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张巨才,刘殿祥 |
出版社 | |
出版时间 | 2000-01-01 |
特色:
片断:闻家在巴河镇是大族,据闻氏家谱,闻家在此定居,到闻一多时,已达二十世。传说,闻氏是宋代爱国名臣文天祥的后代。1277年(宋端宗景炎二年)文天祥进兵江西抗元,不幸兵败空阬,文天祥退往广东五坡岭被俘,作《过零丁洋》以明志,解往大都,终不投降,于1283年1月9日从容就义。文天祥被捕后,其家属中有改姓文为闻,或隐居于江西,或迁移至湖北,在浠水定居。《闻氏宗谱》曾有文述其家族源流:“吾族本姓文氏,世居江右吉安之庐陵。宋景炎二年,信国公军溃于空阬,始祖良辅公被执,在道潜逃于蕲之兰清邑,改文为闻因家焉。兰清者,今兰溪镇,蕲之属地也。良辅祖明哲保身,以绵宗祀,生四子。……”①关于闻家为文天祥后代传说,闻一多后来也曾经做过一番考证。他在清华学校读书时所写读书札记《二月庐漫纪》中写道:“余祖信国公天祥,军溃于空阬,被执,家属潜逃于楚北蕲水之永福乡,改文为闻,史亦失传,而家乘相沿久矣;其与取韩之半为韦事将毋同?或疑景炎二年,元人送公家属于燕,二子死;其明年,长子复亡,家属皆尽。是犹《云汉》之诗所云,黎民靡有孑遗耳!古称尽信书不如无书,有以也。”②尽管闻一多对此将信将疑,但文天祥的爱国精神、民族气节以及“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烈诗句,是深刻在闻一多的心灵中的。闻家是一个书香门第,祖上世代耕读。曾祖父良琦时就筑书室于屋侧,请名师授课,教孙辈读书。闻子淦亦继承父志,不忘督促儿孙读书。闻一多在其自传中写道:“先世业儒,大父尤嗜书,尝广鸠群籍,费不赀,筑室曰‘绵葛轩’,延名师傅诸孙十余辈于内。”③闻家大门两边书写着“七十从心所欲,百年之计树人”的对联,绵葛轩内藏有经史子集、群书字画,飘满书香,由此可见闻一多先祖对教育的重视。闻一多父亲闻邦本,字固臣,以取论史学补邑之优增生。闻家是一个三世同堂的大家族,全家有几十口人。闻固臣有五个儿子,闻一多是老四。大哥闻家骥毕业于北京法政专门学校,二哥闻家骢,毕业于湖北省方言学校法文预科,三哥闻家騄,毕业于湖北省中等工业学校,四弟闻家驷,曾留学法国学习法国文学,后任西南联大外文系和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闻一多族名闻家骅,字益善,号友山,亦号友三,初名亦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