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主编:边守正 |
出版社 | |
出版时间 | 1999-09-01 |
特色:
片断:**章绪论学习要点1.教育学说的演化过程;2.科学教育学的建立;3.邓小平不说在教育学说中的地位;4.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方法与原则;实用教育学,做为高等专科层次的教学用书,力图融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立足初中阶段教育实践中实际问题的解决,力求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可读性,让我们的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更好地结合,切实为提高从教者的素质服务。**节教育学的概述教育学是研究教育一一培养人的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随着人类社会的演进,人类对教育现象的认识,逐渐在探讨、研究中发展起来,逐步集中在教育本质、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管理体制、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问题上展开。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她经历了形成与发展的*初阶段;作为社会科学中的重要分支,其发展必然要受到社会政治制度的制约,为社会政治制度服务,具有鲜明的政治方向性,体现在其任务上;做为服务于社会教育现象的科学,其研究对象一是有关教育的社会现象,二是从事这一社会现象的人。一、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人们对在生产实践、生活实践中积累的知识与经验,传授给下一代的认识日益加深,从事这一社会活动的社会现象也日益复杂,逐渐社会上有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人,要求教育工作要在确定的计划下实施。定的社会形态选择一定的教育内容。为保证教育如实施实,更加注重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随着所有这些教育实践的深化,经验不断积累。经过人们对丰富的教育经验的提炼,引发了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发展,由此,有了教育学的产生。作为社会现象的教育现象,其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在古代一些著名的思想家的著述中对教育现象的理论提炼,是包含在庞大的哲学体系中的,许多精辟的论述与其他方面的思想理论,如社会政治、伦理道德、人性善恶、人生态度、治学方法等交织在一起。我国古代的孔子、孟子、荀子、朱熹,西方古代的柏拉图、亚里斯多德、昆体良,在阐明其他社会现象同时,生动而深刻地涉及教育现象,开始把教育现象单独加以说明。*早的教育方面的专著有我国战国末年《礼记》中的《学记》篇和《大学》,古罗马昆体良所著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学记》,据现在所知,是世界上*早的一部教育专著。它提炼出的诸如:“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道而弗牵、强而弗抑”、“长善救失”。“禁于未发”、“藏息相辅”等,充分地反映了二千多年前我国的教育已有相当的发展,对其规律性的认识,已达到相当的水平,有的对今天教育工作仍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古代中外思想家们,在他们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所作出的经验总结,概括了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以后的科学教育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教育科学,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