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垣学术思想评传

作者牛润珍
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9-05-01

特色:

片断:历20世纪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陈垣,以其卓越的学术成就载誉海内外,被学术界称为“民国以来史学开山大师”。①他在宗教史、中国历史文献学、元史等方面的贡献于20世纪中国学术界独树一帜,形成一大流派,并开创了独具风格的史书著述体例——“援庵体”,开一代风气之先。他接过清代乾嘉考据学,又为传统史学劈造了一个新时代,可谓是20世纪中国传统史学研究的顶尖人物之一。陈垣,字援庵,幼年曾名星藩,青年时撰文署名钱、钱罂、谦益、谦、艳、蔚、宗、益等,定居北京后一度用名援国,还曾字圆庵,别号圆庵居士。清光绪六年十月初十(1880年11月12日)生于广东省新会县石头乡富冈里(今广东新会市棠下乡石头村富冈里),1971年6月21日逝世于北京,享年九十一。九十一岁的生涯,有33年生活在家乡新会和广州,其余时间都居住在北京。一新会与陈氏家族援庵的家乡新会位于珠江三角洲西部,东北距省会广州110公里,东、西、南、北分别与顺德、江门、开平、中山、南海等县市相接。“山海交错,在古为剧郡”①。虽算不上名邑,但亦有地方特点。明万历年间黄淳辑《新会县志》并撰《序》云:“新会之所重于天下者,以有江门道学,厓山忠节在然。”道光《新会县志·黄培芳序》亦云:“至厓山忠节关乎一代存亡,白沙理学系乎千秋道脉,尤属别邑所无。”厓山在新会县城南。南宋祥兴二年(1279),丞相陆秀夫兵败于此,宁死不降元兵,负帝昺沉海殉难。明清故老世传陆秀夫墓在境内二城村,称二城为忠臣山。江门道学、白沙理学均指明代著名理学家陈献章。陈献章是白沙(今新会市白沙乡)人,明成化十八年(1482)由举人征学行授翰林院检讨,白沙也位于新会县城东北,距石头村仅10多里之遥,厓山忠节与白沙理学均对陈垣有所影响。1948年4月25日,陈垣等游颐和园,于昆明湖畔存照,并在照片上亲笔题曰:“身立厓岸,而心不立厓岸也。”以昭示其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他还注意搜集陈献章遗墨珍藏励耘书库。史树青曾回忆说:“(陈垣)先生收藏书画及清代学者手稿甚多,曾在辅仁大学公开展览,印有目录。书画中远如明人陈白沙(献章),近如清末陈兰甫(澧),皆岭南名家。记得陈白沙手书《心贺》卷,后有沈尹默先生题词,调寄《减字木兰花》,词云:“崖山风月,千古精诚相对接。省视堂堂,一卷昭然日月光。狂心飞鹤,动静随时都是学。活活乾乾,此趣于今腕下传。’先生与陈白沙皆新会人,崖山在新会南八十里海中,故尹默先生词中及之。”②除陈白沙外,还有清代著名学者胡金竹。胡金竹名方,字大灵,号信天翁,新会金竹冈人,学者称金竹先生。陈东塾序金竹《鸿桷堂集》,有曰:“粤之先儒,自白沙先生后,越百余年而有金竹先生,粤人皆以金竹比白沙。”后记:平生服房援痷学术,早在1978至1982年就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时,就曾发愿为援庵先生作传,时隔将近二十年,此愿终于平慰,这要特别感谢陈其泰、房德邻二位先生的面命和指示,使我能有机会完成这项任务。这部书稿的撰写工作始于1997年8月,至1998年初,形成基本框架。又奋力十个月,三易其稿,方得告竣。书稿的详细构思拟出后,我于1998年2月5日到北师大拜望刘乃和先生。这时,刘先生已卧病在榻,她听了我的撰写计划,非常高兴!一再嘱我努力写好这部书,还提出将她手头的材料和部分半成稿送我作参考,因为刘先生曾应江西教育出版社之邀,撰著《陈垣评传》,由于身体的原因,未能功毕。我见先生身体虚脱得非常厉害,不忍心烦她,劝她待痊愈后再将资料找出赐我。没想到几天后,先生住进了北京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从此再没能回到她的书斋。人民大学离北医三院不远,在先生住院期间,常去探视,这时先生已不能讲话,只是睁开眼看看。我领悟到先生的意思,决心完成先生这项未竟的工作。因此,在这部书稿*后完成之时,特别怀念我的老师刘乃和先生。再者,援庵学术博大精深,高山仰止,以我之稚嫩,去看援庵之学术,真有坐井观天之感,这就难免挂一漏万。又由于时间伦促,许多问题来不及深思熟虑,亦不免有“少作”之嫌。书中所有错误与不足,诚待博雅高明指正,以俟将来遵改修订。《北京图书馆馆刊》常务副主编王菡先生审读了这部书稿,并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改进意见;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刘卓英先生和熊英先生为此书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这都使我铭感衷内。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96级文史哲实验班刘静、辜超、白晓明、蔡强、尹森、青格勒图、赵晨岭、王朋、赵萍、梁民、邱志红、李力等同学为我清抄了书稿,亦谨致感谢!牛润珍1998年10月25日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