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环境生物修复工程

作者陈玉成 编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03-01

特色:
污染环境的修复技术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等三大类。其中生物修复方法已成为环境保护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修复是利用生物的生命代谢活动减少存于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或使其完全无害化,使污染了的环境能部分或完全恢复到原始状态的过程。本书较为详尽地阐述了生物修复的机理,影响生物修复的受体特性、污染物特性、环境条件,以及生物修复在污染土壤、河流、湖泊、地下水、海洋、大气、固体废物中的工程应用技术。 本书由作者在长期的教学和科研中总结提炼,并参考国内外有关书籍及该领域的*新进展编写而成,具有科学性和指导性。本书可供从事环境工程及相关学科的研究人员、工程设计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高等院校师生阅读和参考。 目录: **章 绪论 **节 生物修复的概念与类型 一、生物修复的概念 二、生物修复的产生与发展 三、生物修复的类型 第二节 生物修复的特点与应用 一、生物修复的特点 二、生物修复的应用实例 三、生物修复的应用前景 第三节 生物修复的原则及可处理性试验 一、生物修复的原则 二、生物修复的可处理性试验 第四节 生物修复工程设计 一、场地信息收集 二、技术查询 三、技术路线选择 四、可处理性试验 五、修复效果评价 六、实际工程设计 第二章 生物修复的机理 **节 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修复 一、有机污染物进入微生物细胞的过程 二、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基本反应类型 第二节 微生物对重金属污染物的修复 一、微生物对重金属离子的转化 二、微生物对重金属离子的吸收与吸附 第三节 植物对有机污染物的修复 一、植物对有机污染物的吸收 二、植物对有机污染物的修复机理 三、几类典型有机污染物的植物修复 第四节 植物对重金属污染物的修复 一、植物修复重金属的机理 二、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运移 第五节 水生生物对富营养化物的修复 一、微生物对氮磷富营养物的修复 二、植物对氮磷富营养物的修复 三、生态系统对氮磷富营养物的修复 第三章 影响生物修复的受体特性 **节 土壤受体特性 一、土壤物理学特性对生物修复的影响 二、土壤胶体物质对生物修复的影响 三、土壤化学平衡对生物修复的影响 四、土壤络合ˉ螯合平衡对生物修复的影响 五、土壤氧化还原平衡对生物修复的影响 六、土壤酸碱平衡对生物修复的影响 第二节 地表水受体特性 一、地表水体的组成与性质 二、地表水体的污染ˉ自净对生物修复的影响 三、地表水体污染的特点 第三节 地下水受体特性 一、地下水的种类与特征 二、包气带污染对地下水的影响 三、污染物随地下水的运移 四、地下水污染的特点 第四节 大气受体特性 一、大气的组成 二、影响大气污染修复的气象动力因素 三、影响大气污染修复的气象热力因素 第四章 影响生物修复的污染物特性 **节 优先污染物与目标污染物 一、污染物的概念与内涵 二、优先污染物 三、目标污染物 第二节 污染物化学结构对生物修复的影响 一、有机物化学结构对生物降解的影响 二、有机物的生物降解性预测 第三节 污染物的降解方式对生物修复的影响 一、共代谢的含义 二、参与共代谢的微生物、基质及其产物 三、共代谢的机制 四、共代谢的环境意义 五、共代谢的研究展望 第四节 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性对生物修复的影响 一、污染物的溶解度 二、污染物的辛醇ˉ水分配系数 三、非水溶相液体的利用 四、污染物的吸着性 五、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 第五章 影响生物修复的环境条件 **节 影响微生物修复的非生物因子 一、温度 二、酸碱度 三、氧气供应 四、营养物质 五、共存物质 第二节 影响微生物修复的生物因子 一、微生物的协同作用 二、微生物的捕食作用 第三节 影响植物修复的环境因子 一、酸碱度 二、氧化还原电位 三、共存物质 四、污染物间的复合效应 五、植物营养物质 六、植物激素 七、生物因子 第六章 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 **节 原位微生物修复 一、生物通风修复 二、生物强化修复 三、土地耕作修复 四、化学活性栅修复 第二节 原位植物修复 一、植物修复的特点 二、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 三、放射性污染的植物修复 四、植物修复技术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原位生态修复 一、概述 二、技术关键 第四节 异位生物修复 一、预制床修复 二、堆制式修复 三、生物反应器修复 第七章 污染河流的生物修复 **节 自然净化修复 一、河流水体曝气修复 二、多功能河道生态工程修复 三、生物试剂添加修复 第二节 陆生生态修复 一、河水土地渗滤修复系统 二、土地渗滤修复类型 三、土地渗滤修复效果 四、土地渗滤修复设计 第三节 水生生态修复 一、水生生态修复的类型 二、水生生态修复流程 第四节 湿生生态修复 一、湿生生态修复技术的类型 二、自然湿地修复技术 三、构造湿地修复技术 第五节 微污染饮用水源的生物修复 一、生物滤池修复 二、生物转盘修复 三、生物流化床修复 四、生物接触氧化修复 第八章 污染湖泊的生物修复 **节 富营养化的微生物修复 一、深水曝气修复 二、生物试剂添加修复 第二节 富营养化的水生植被修复 二、水生植被修复的优化设计 二、水生植被修复的技术途径 三、水生植被的收割利用 第三节 富营养化的生物操纵修复 一、生物操纵的基本概念 二、生物操纵途径 三、生物操纵修复的展望 第四节 底泥环境疏浚修复 一、底泥对湖泊的潜在污染 二、底泥环境疏浚的特点 三、底泥环境疏浚的调查 四、底泥环境疏浚设备的选型 五、堆场余水及污染底泥处置 第九章 污染地下水的生物修复 **节 抽提ˉ处理修复 一、泵ˉ处理修复 二、气体抽提修复 第二节 空气吹脱修复 一、空气吹脱现场中试 二、空气吹脱设计 第三节 原位工程生物修复 一、工艺类型 二、原位工程生物修复设计 三、典型原位生物修复系统 第四节 地下水的自然生物修复 一、自然生物修复过程 二、自然生物修复反应参数 三、自然生物修复评价 第十章 污染海洋的生物修复 **节 海洋石油污染的修复 一、海洋石油污染的分布与赋存形态 二、海洋石油污染的生物修复 第二节 海洋赤潮污染的修复 第三节 海洋农药污染的修复 第十一章 污染大气的生物修复 **节 有机废气的微生物修复 一、有机废气的微生物修复过程 二、有机废气的微生物修复工艺 第二节 无机废气的微生物修复 一、二氧化碳的微生物固定 二、硫化氢的微生物修复 第三节 污染大气的植物修复 一、绿色植物对气态污染物的修复 二、绿色植物对降尘的修复 三、绿色植物对生物性污染物的修复 四、绿色植物的释氧修复 第十二章 固体废物污染的生物修复 **节 矿山废石场的生物修复 一、废石场修复的类型 二、废石场修复程序 第二节 露天采矿场的修复 一、无覆盖层的浅采矿场修复 二、有覆盖层的浅采矿场修复 三、无覆盖层的深采矿场修复 四、有覆盖层的深采矿场修复 第三节 矿山尾矿库的植物修复 一、限制尾矿库植物修复的因素 二、尾矿库植物修复程序 三、尾矿库植物修复的注意事项 第四节 垃圾场的生物修复 一、垃圾场生物修复的限制因素 二、垃圾渗滤液的土地生态修复 三、垃圾场的生物修复实例 参考文献

本书较为详尽地阐述了生物修复的机理,影响生物修复的受体特性、污染物特性、环境条件,以及生物修复在污染土壤、河流、湖泊、地下水、海洋、大气、固体废物中的工程应用技术。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