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明]谢肇浙郭熙途校点 |
出版社 | |
出版时间 | 2001-02-01 |
特色:
明代万历年间的学者谢肇制撰写的一部笔记类的著述《五杂组》,内容十分广博,分天、地、人、物、事五部展开,人、物、事部为古今杂记,但尤其对本朝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记载为详,极有史料价值。晚明实学思潮烙在本书上的些许印痕也能见到。 《五杂组》是谢肇制撰写的一部笔记类的著述。全书内容十分广博,分天、地、人、物、事五部展开,凡十六卷。天部记历代天文、灾祥、时令、节气等故事;地部对历代地理形式势及帝王建都大势、山川河流、四夷交通,都有记载;人、物、事部为古今杂记,但尤其对本朝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记载为详。极有史料价值。谢生活在晚明时期,也同样为当时颓败的政治、社会现实所纠扰,细心的读者许能读出晚明实学思潮烙在本书上的些许印痕。比较著名的论述有关于有史以来*长寿的人。书中曾做过统计:"人寿不过百岁,数之终也,故过百二十不死,谓之失归之妖。然汉窦公,年一百八十。晋赵逸,二百岁。元魏罗结,一百七岁,总三十六曹事,精爽不衰,至一百二十乃死。洛阳李元爽,年百三十六岁。钟离人顾思远,年一百十二岁食兼于人,头有肉角。穰城有人二百四十岁,不复食谷,惟饮曾孙妇乳。荆州上津县人张元始,一百一十六岁,膂力过人,进食不异。范明友鲜卑奴,二百五十岁。……此皆正史所载。这些记载成为后世研究生命健康方面的宝贵资料。
以我国家之势论之,不得不都燕,盖山后十六州,自石晋予狄几五百年,彼且自以为故物矣,一日还之中国,彼肯甘心而已耶?其乘间伺隙,无日不在胸中也。且近来北鞑之势强于西戎,若都建康,是弃江北矣;若都洛阳、关中,是弃燕云矣。故定鼎于燕,不独扼天下之吭,亦且制戎虏之命。成祖之神谋睿略,岂凡近所能窥测哉。 葬欲其速朽也,比化者无使土侵肤,人子之情也。山形完固,不犯水蚁,不近田畴,土膏朋润,梧楸森郁,死者之宅永安,子孙自阴受其庇矣。若必待吉地,暴露浅土,惑于异议,葬后迁移,使祖父魂魄无依,骨肉零落,天且殛之矣,何福之能求?世有掘墓而得石与水者,皆好奇以求福也,不求福则无祸。 世有葬后而棺反侧者,地脉斜也;棺骸俱散者,无生气也;聚叶满穴中者,风杀也。水蚁之患可避,而此数者稍难辨耳。 葬地大约以生气为主,故谓之龙经。所谓“空手抱锄头,步行骑水牛”者,总欲认得真龙耳。龙真穴真,断无水蚁风杀之患。世有好奇者,先看向背沙水,而后以己强合之,误人多矣。 有龙真丽穴末真者,气脉末住也,故好奇者有斩龙法。譬之人方远适,而挽之使入门也,不可为训,恐有主客同情之戒。 吴越之民多火葬,西北之民多葬平地,百年之后犁为畎亩矣,而富贵不绝,地理安在? 夫子称松柏后凋,盖中原之地无不凋之木也。若江南树木花卉,凌冬不凋者多矣。如荔支、龙目、桂桧、榕栝、山茶之属,皆经霜逾翠,盖亦其性耐寒,非南方不寒也。至于兰、菊、水仙,皆草本萎茶,当陨霜杀菽、万木黄落之时,而色泽益媚,非性使然耶? 天妃,海神也。其谓之妃者,言其功德可以配天云耳。今祀之者,多作女人像貌,此与祠观音大土者相同,习而不觉其非也。至于杜子美、陈子昂皆以拾遗讹为十姨,俨然妇人冠帔,不尤堪捧腹耶?一云天妃是莆田林氏女,生而灵异,知人祸福,故没而为神。余考林氏生宋哲宗时,而海之有神,则自古已然,岂至元祐后而始有耶?姑笔之以存疑。 罗源长乐皆有临水夫人庙云,夫人,天妃之妹也。海上诸舶,祠之甚虔,然亦近于淫矣。大凡吾郡人尚鬼而好巫,章醮无虚日,至手妇女祈嗣保胎,及子长成,祈赛以百数,其所祷诸神亦皆里妪村媒之属,而强附以姓名,尤大可笑也。 新安诸生同塾中,有学召箕者,于塾中作之。有顷,鬼至,问休咎毕,而不得发遣之符,鬼不肯去,问之曰:“我游鬼也,为某处城隍送书,适君中途见召。今不得符验,何以得归?”诸生无如之何。鬼日夜哀啸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