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正是在对传统教育班集体理论规范的批判性解构中提出了当代集体教育的新问题,又在对前苏联班级集体理论、欧美班级社会体系理论和日本的班级团体理论等现代集体教育理论流派的比较和综合中,我们创造性地构建了一个从班集体的教育社会心理学假说、班集体的社会心理结构一功能模型到班集体实验的系统变量模型等有机构成的班集体教育社会心理学理论范型。在理论范型的建构中,我们运用唯物辩证法和系统分析法,正确处理对象与背景、结构与过程的辩证关系,提高理论范型的科学性和解释力。例如,班集体作为教育实验的研究对象,首先要把它从班级制度的宏观社会文化背景中抽象出来,进而,在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和集体教育的共同活动、交往、人际关系中对班集体的社会心理结构要素、构型及其功能机制作深入的微观解剖和透视,同时,我们又把班集体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在班级授课制的宏观社会背景中考察班集体的家庭文化、同辈群体、社区环境及大众媒体等社会文化基因,从中揭示班集体作为以学生亚文化为特征的学生社会与成人社会交互作用的规律及其机制。又如我们在构建班集体的“结构一功能”理论范型中,提出了“班集体不是班级群体的同义语”的逻辑定义。一方面把班集体作为一个社会心理共同体,在结构上把班集体的社会心理变量系统分析为集体目标、组织机构、人际关系、舆论、纪律等要素及其关系模型,又动态地考察了班集体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松散群体——联合体——合作群体——本位群体——集体”等若干阶段的状态和标志,并采用观察、调查和实验等方法,把目标、交往、人际关系、组织程度、集体意识等参数作为测度班集体发展水平的指标。    在《班集体教育实验理想模型》中,我们采用模型方法将班集体的教育社会心理学理论范型转化为教育实验中可操作、可测评、可验证的具有工具性应用功能的实验模型。模型方法是实验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也称之为理想化方法,它是一种运用科学抽象以“纯粹的形式”再现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及其规律的理论思维方法。在研究者对研究对象掌握了比较充分的经验材料和有了一定的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就可以建构起一种同原型相似的理论或假说,并在进一步的研究中不断提高其同原型的相似程度。这就是以“纯粹”的形式再现原型的理想模型。通过科学的抽象建立起理想模型,利用理想模型进行思想实验的方法,称之为理想化的模型方法。    班集体教育实验的理想模型是以班集体建设的经验原型为基础的,由于班集体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