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香桐传

作者张维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12-01

特色:
本书是一部真实生动地描写国际著名神经生理学家、96岁高龄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香桐的传记,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书中再现了张香桐毕生追求科学的艰辛历程、令人叹服的学术贡献和高尚的人格精神,适合科学工作者、大中学师生和广大社会公众阅读。 张香桐(1907~ )中国神经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07年11月27日生于河北正定县。193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理系 ,1943~1946年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生理系研究生,获哲学博士学位。历任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讲师、助教授,美国纽约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联系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脑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国际脑研究组织中央理事会理事,美国卫生研究院福格提常驻学者,比利时皇家医学科学院外国名誉院士等职。首先提出大脑皮层运动区是代表肌肉的论点;根据视觉皮层诱发电位的分析提出视觉通路中三色传导学说,发现“光强化”现象,世界生理学界把这种现象命名为“张氏效应”;首次发现树突电位;还从事针刺镇痛机制研究,认为针刺镇痛是两种感觉传入在中枢神经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1991年当选为世界镇痛研究协会名誉会员。发表有《猕猴大脑皮层运动区的肌代表性》、《中枢视觉通路的机能组织》、《大脑皮层与丘脑之间循环线路的重复放电》、《大脑皮层神经原的树突》、《针刺镇痛的神经生理学基础》等百余篇论著。

国际知名的神经生理学家张香桐院士,是神经元树突生理功能研究的先驱者,是我国对神经生理学贡献*大的科学家之一,对我国神经科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在运动皮层肌肉代表区、肌肉传入神经纤维分类、针刺镇痛神经机制、视觉研究等方面均有重要建树,被国际同行誉为“公元前300年至公元1950年间对神经科学进展有贡献的人物”之一。 张香桐1992年获国际神经网络学会授予的“生命科学奖”和何梁何利基金评选委员会授予的2000年度“科学与进步成就奖。” 本书以严谨忠实的态度和丰富翔实的描述,真实地展示了张香桐院士毕生追求科学的艰难历程,令人叹服的学术贡献和高尚的人格精神。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