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赵东生主编:方婷嫄 |
| 出版社 | |
| 出版时间 | 1999-02-01 |
特色:
片断:视网膜的发育规律是先增厚而后铺平。增厚即细胞增多,铺平即从眼球后极向周边部扩展。细胞的分化秩序也是先内而后外。*内面的神经节细胞*先从内成神经层分化出来,*外面的神经上皮细胞*后分化为视细胞。同此规律,视网膜各层次的演变也按先内而后外的顺序发展。这样,发育完成的视网膜由内而外是:内境界膜、视网膜纤维层、节细胞层、内网层、内核层、外网层、外核层、外境界膜和视杆视锥层,共9层,加上视杯外层演变的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共有10层。胎儿出生时,视网膜之10层均已发育完成(图1-3)。如在胚胎期有某一种组织未发育叫做发育不全(aplasia)。其中晶体发育不全较多,也是*主要的。晶体未发育,原始视泡不能形成视杯。那么所谓的眼只是一个囊泡,叫做囊性眼(cysticeye),也就是先天性无眼球。胚胎期组织成长发育不良或不正常叫做发育不良(dysplasia)。晶体发育不良引起整个眼球发育不良或不正常,尤其是神经视网膜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之间不能附贴,叫做先天性视网膜不接触(nonattachmentoftheretina)。胚胎期两者不接触虽属正常,但出生后不接触则是病理性的,且多并发其他异常,如小眼球、永存性初级玻璃体增殖症、先天性晶体缺损和白内障等。这时,神经视网膜多有发育不良,但也有正常的(图1-4)。视网膜营养不良(retinaldystrophy)和视网膜发育不良不同,前者是原发性遗传性疾病,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Best病、Stargardt病等,将另述于第九章第三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