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韦志成主编:韦志成 |
| 出版社 | |
| 出版时间 | 1999-06-01 |
特色:
出版说明这套丛书,从1991年3月出版第一批**本《数学学习论》算起,至今已有6个年头了。如果从1988年年初开始数学教学理论丛书的组稿活动算起,则有9年之长。如今,数学、物理、化学、语文、外语五个主要学科的教学理论丛书,已配套成龙,每个学科6本共30本,取名为《学科现代教育理论书系》。洋洋洒洒几千万字,构成了基础学科的基本理论研究,也构成了我社的基本骨干工程和基本的教育理论出版特色。以近十年的时间构建一整套力求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丛书,其间的曲折、甘苦,自然一言难尽。但从反映教改成果、服务教学改革来看,又当义不容辞。从构建教育出版社的出版个性、出版文化来考虑,更有深刻意义,有重大价值。在改革开放的新历史时期,出版社靠什么来支撑?靠什么去竞争?靠什么求发展?用什么作奉献?答案可以有很多,对策可以开列不少。但根本的应少不了这么两条:一靠骨干工程,二靠名牌精品。骨干工程是出版社的战略布局,名牌精品是出版社的灵魂生命。两者的完善结合,构成了出版社的质量、信誉、知名度和文化品位,它是出版社存在的基础,竞争的手段,持续发展的后劲,文化积累的主体,向人民奉献优秀文化的根本保证。本着这样的认识,这样的追求,我们出版了这套丛书。当然,还有另外几套别的系列。我们期待着读者的鉴定。我们迎接着市场的检验。我们也渴望着教育界、理论界的支持。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努力,千方百计奉献更多的精品,给教育,给民族,给将来。广西教育出版社
本书内容提要情境教学风靡世界,就在于它能提高教学效率。语文教学与情境教学结下了不解之缘,语文教学要想取得*优化的教学效果,实话情境教学是必由之路。本书从情境教学的理论依据、特征、原则、分类、教学过程、实施方法等方面在理论和实践上揭示了语文情境教学的规律。教例新颖,分析精辟。语言生动,操作性强。片断:明确了“语文”的含义,语文学科的性质也就昭然若揭了。语文是工具,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首先,语言是交流交际的工具。就个人来说,语言分为外部语言和内部语言,对外——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交流思想、表情达意的工具;对内——个人的思考,语言是想心思的工具,是思维的工具。就社会来说,一个民族使用约定俗成的标准语言,你也用我也用,大家都要用,语言就成为社会的“公器”,大家共同使用的交际交流的工具,须臾离开不得。社会借助语言储存和传递信息,语言又是信息的工具。可见,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是由语言的本质作用决定的。其次,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还体现在它是“百科之母”上。语文学科是中小学教育的基础学科,学生只有掌握了语文这门工具,才能去学习自然科学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数学、物理、化学,社会科学方面的文学、历史、哲学、经济,语文学科的基础价值是十分明显的。学生凭借起码的语文能力,才能了解和学习其他各门学科,否则就不能学习其他各门学科。因此,语文学科是“百科之母”,是交给学生打开智慧宝库的“金钥匙”,是攀登科学高峰的“天梯”。对学生将来而言,他们一辈子要用语文这门工具,要继续学习深造,要生活工作,都必须运用语文这门工具。所以,语文学科的基础工具性是不可变更的铁性。再次,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是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经验的历史积淀。如前所述,自从盘古开天地,原始社会的先民的潜语文教育,把语文学习同生产劳动、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言文合一,重在实用;古代语文教育重视语文训练,要求学生识字、写字、读书、作文,莫不是为了应用;近代语文教育从内容到形式进行改革,学习语文同样是为了运用;现代语文教育,语文独立设科,公开标明学习语文“以资官私实用’’,一言以蔽之,从古至今,学习语文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当时,虽然没有提出“语文工具说”,但从运用中突出地表明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因为工具不是目的,工具是用来达到某个目的的。既然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为了运用,那语文不就是工具吗?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语文是工具,这个认识得来不易。仅就语文学科独立设科以来,就花了几代人的探索,付出了昂贵的学费。语文教育有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变化无穷,不管怎么变,万变不离其宗,骨子里的根本问题仍然是语文学科的性质。对此我们要倍加珍视,并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把语文课当成基础工具课来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