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倪文锦主编:韦志成 |
| 出版社 | |
| 出版时间 | 1999-03-01 |
特色:
出版说明这套丛书,从1991年3月出版**批**本《数学学习论》算起,至今已有6个年头了。如果从1988年年初开始数学教学理论丛书的组稿活动算起,则有9年之长。如今,数学、物理、化学、语文、外语五个主要学科的教学理论丛书,已配套成龙,每个学科6本共30本,取名为《学科现代教育理论书系》。洋洋洒洒几千万字,构成了基础学科的基本理论研究,也构成了我社的基本骨干工程和基本的教育理论出版特色。以近十年的时间构建一整套力求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丛书,其间的曲折、甘苦,自然一言难尽。但从反映教改成果、服务教学改革来看,又当义不容辞。从构建教育出版社的出版个性、出版文化来考虑,更有深刻意义,有重大价值。在改革开放的新历史时期,出版社靠什么来支撑?靠什么去竞争?靠什么求发展?用什么作奉献?答案可以有很多,对策可以开列不少。但根本的应少不了这么两条:一靠骨干工程,二靠名牌精品。骨干工程是出版社的战略布局,名牌精品是出版社的灵魂生命。两者的完善结合,构成了出版社的质量、信誉、知名度和文化品位,它是出版社存在的基础,竞争的手段,持续发展的后劲,文化积累的主体,向人民奉献优秀文化的根本保证。本着这样的认识,这样的追求,我们出版了这套丛书。当然,还有另外几套别的系列。我们期待着读者的鉴定。我们迎接着市场的检验。我们也渴望着教育界、理论界的支持。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努力,千方百计奉献更多的精品,给教育,给民族,给将来。广西教育出版社
本书内容提要本书系统论述语文考试理论,对语文考试的类型、功能、题型、解题思路、高考语文测试研究、标准化考试、考试心理等专题作全方位探讨,展示了现代考试的基础理论,分析了新时期语文考试的特点和走向,具有学术性和实用性。不仅为语文教师提供语文考试指导,而且为语文教育的考试研究打开了新思路。片断:明代中期以后,科举考试发生了很大变化,程式严格的八股文成为经义考试的主要形式,撰写八股文成了封建士子进身的主要途径。科举的帖经、墨义、策问、论、诗赋是考试形式的重大发展,也是今日填空、简答、论述、作文等题型的雏型。科举考试,经唐、宋,到明、清,制度相当完备,考纪规定也日渐严格。如童生县试,要五童结保,府试及乡试、会试,还要派保。入考场时,要搜身检查,甚至解发袒衣,索及耳鼻。场内派军官携弁兵巡察弹压。试卷答完后还要糊名易书(由专人用朱笔重抄试卷),再交付评阅。如有夹带或请人代作,要枷示问罪,严重者发烟瘅地方充军。至于考官作弊,处治更严,重者乃至于杀头。虽然如此,但科场舞弊案,历朝总屡禁不绝。二我国现代的语文考试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用洋枪洋炮敲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使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和官吏在向外国寻求真理的同时,看到了科举制度的弊病。从实施改革科举内容、递减科举取士名额之后,清廷终于在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八月,“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著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①从此,中国封建时代的旧教育制度在形式上完全结束,从学校选拔人才的新教育制度得以建立。现代的语文考试是随着现代教育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教育事业的发展,现代考试从内容到形式,从组织管理到具体运用,都出现了古代考试所无法比拟的变化,呈现出与古代考试不同的特点。首先,由于语文教学内容的变化,特别是语体文不断增加而文言文逐渐减少,过去那种主要考核古代儒家经典的考试内容日益为现代语文知识和作品所替代,从形式上看那种由着重考查记忆和背诵的旧式考试也逐渐被着重测验理解和运用的新式考试所代替。其次,在考试方法上,现代考试既继承和发展了传统的考试方法,又创造了许多与现代技术相适应的新的考试方法。古代主要考经义的口试、帖试、墨义、策问、论、诗赋等,传统语文考试经过不断的加工改造,已经演变为口试主要考口语和答辩,填空主要考对知识的掌握,简答、论述、作文主要考理解和应用的新的题型。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子计算机及光电阅读机等现代化手段在考试过程中的应用,使标准化考试逐渐从试验阶段走向推广阶段。由于这种考试能使用现代化的考试手段于设计和编制试卷、分析和修改试卷、阅卷和处理分数上,所以人们往往把这种迥异于传统考试的方法叫做现代考试。第三,在考试的组织管理方面,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比如,使用同一份试卷可以组织全国几百万人考试,甚至跨国考试也有了可能。第四,在考试的应用方面,更加合理,更加广泛,发挥的作用也更大。如果说古代的科举考试的主要功能是为统治者选拔人才,那么现代的学校考试(包括语文考试)不仅要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而且在为评定学业成绩、进行教学诊断、取得教学反馈信息、评估教育质量、为社会各行各业挑选专门人才和输送再生产劳动力等方面越来越显示出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