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韦志成主编:韦志成 |
| 出版社 | |
| 出版时间 | 2000-07-01 |
特色:
出版说明这套丛书,从1991年3月出版**批**本《数学学习论》算起,至今已有6个年头了。如果从1988年年初开始数学教学理论丛书的组稿活动算起,则有9年之长。如今,数学、物理、化学、语文、外语五个主要学科的教学理论丛书,已配套成龙每个学科6本共30本,取名为《学科现代教育理论书系》。洋洋洒洒几千万字,构成了基础学科的基本理论研究,也构成了我社的基本骨干工程和基本的教育理论出版特色。以近十年的时间构建一整套力求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丛书,其间的曲折、甘苦,自然一言难尽。但从反映教改成果、服务教学改革来看,又当义不容辞。从构建教育出版社的出版个性、出版文化来考虑,更有深刻意义,有重大价值。在改革开放的新历史时期,出版社靠什么来支撑?靠什么去竞争?靠什么求发展?用什么作奉献?答案可以有很多,对策可以开列不少。但根本的应少不了这么两条:一靠骨干工程,二靠名牌精品。骨干工程是出版社的战略布局,名牌精品是出版社的灵魂生命。两者的完善结合,构成了出版社的质量、信誉、知名度和文化品位,它是出版社存在的基础,竞争的手段,持续发展的后劲,文化积累的主体,向人民奉献优秀文化的根本保证。本着这样的认识,这样的追求,我们出版了这套丛书。当然,还有另外几套别的系列。我们期待着读者的鉴定。我们迎接着市场的检验。我们也渴望着教育界、理论界的支持。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努力,千方百计奉献更多的精品,给教育,给民族,给将来。广西教育出版社
本书内容提要语文教学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假如上课没有教学艺术,学生上课的兴味就减去了一半;剩下一半即使是科学的知识,学生也处于一种被动而僵化的状态。教学不能没有艺术。本书从备课、授课、课堂管理、优化教学等方面揭示了语文教学艺术的奥秘,运用优秀教师成功的教学实例,着重论述了实施语文教学艺术的技巧和方法。指导教学,具有突出的可操作性。语言优美、生动,阅读中给人丰富的艺术享受。片断:德国大诗人海涅在1848年5月的一天,抱病到法国卢浮宫向维纳斯女神诀别,在其长诗《罗曼采罗》的后记中写道:……那一天是我*后一次外出的日子,我和那在我幸福的时代所崇拜的可爱的偶像告别。我费了辛苦,拖曳着脚步,才到了卢浮宫博物馆。当我踏进那座崇高的大厅,看到那位鸿福无疆的美的女神——我们那位可爱的米洛斯岛的妇女站在她的台座上,我几乎痛哭失声。我在她的足下躺了许久,哭得十分伤心,连一块顽石都对我动起怜悯之心,那位女神也同情地俯视着我,又无可奈何,好像对我说,“你没瞧见,我没有双臂呀,因此,对你是爱莫能助的!”对于座稀世的雕像,诗人感到了她“真实的生命,’,她的神奇;抚摸这座雕像,甚至觉得她是温暖的,她是有情的。这高超的人体艺术给诗人无穷的力量。原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在回忆录中,讲过小时候有一年过节,读到法国作家福楼拜的短篇小说《朴素的心》的神秘心情。他偷偷地爬到一间杂货店的屋顶,读着读着,着魔似的一下子被作品中的人物、事件、场景迷住了,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外界的任何声音都听不到,任何事物看不见了,像聋子瞎子一样,节日的喧嚣声和夕阳下美丽的原野都似乎远离了他。只有小说的主人公,一个普通的厨娘在他身边来回走动,和他亲切交谈。于是,引起他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他拿着书,兴奋地跑出门外,对着阳光展开书页,希望从字的后面找出引诱他着迷的秘密来。一篇小说勾魂摄魄,把高尔基幼小而孤寂的心灵迷住了。音乐、雕塑、文学等艺术作品能够产生一种神奇的迷人的力量,叫人流连忘返,驻足于前;能触动人的感情深处,使人产生愉悦;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气质、情操、意志、品格,塑造人的灵魂,给人开拓的勇气和创造精神,这就是不可低估的艺术力量。可以毫不夸饰地说,谁拥有艺术力量,谁就能改造一切,达到它应该达到的目的。教学也是艺术,它同样能产生一种迷人的力量。常听人们说,听一堂好课是一种艺术享受,这正是对执教者“教学艺术”的褒奖。对执教者来说,课之所以上得好,其“秘诀”就在于成功运用了“教学艺术”。过去,乃至现在仍有不少教师把语文课上成了“讨厌课”、“陪坐课”、“休息课”、“做其他作业的课”等,不受学生欢迎。不少学生“重理轻文”,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教师不注重“教学艺术”则不能不是主要原因之一。要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进行语文教学艺术研究。教学艺术是一种客观存在,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孔夫子首创的教学启发式就是高超的教学艺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至今闪烁着不可磨灭的光芒。孟子提出“引而不发,跃如也”,继承了孔子的教学艺术的主张,并且强调“教亦多术矣”(《孟子·告子下》),指示教师追求教学艺术的多样化,达到教学的*佳境界。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序言》中提出了一个著名论断:“大教学论是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艺术”,“教学论的意思是指教学的艺术“,这种艺术是”一种教得准有把握、教得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他对教学论的精辟概括,揭示了教育学的基本思想,道出了教学艺术对教学的极端重要性。苏霍姆林斯基总结自己的教育经验,深刻指出:“教学和教育过程有三个源泉:科学、技巧和艺术。”①他把教学艺术同科学、技术并列,表明教学艺术的价值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