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Allan A. Glatthom |
| 出版社 | |
| 出版时间 | 2003-09-01 |
特色:
3.组织与传输课程,使其能增进学生的重要技能,以及学科的知识。 多年来,教育工作者曾经为内容或过程孰优,进行了长久的争论。近来在认知心理学方面的进步清楚地显示,这样的二分法乃是不对的。例如,学生必须要具有相当深度和广度的知识根基,才可能解决科学上的复杂问题;但是,这样的知识根基必须是允满活国且具有生产性的知识,而非死板且呆滞的知识;这样的知识应该是能在索解有意义的问题之过程中,灵活地加以处理与应用(请见Minstrell,1989)。 4.将课程加以结构化,使其能紧密地协调与整合在一起。 有一些整合的类型很重要:由幼稚园到十二年级在内容方面的协调与整合;学校内各个领域的课程之协调与整合;一个学年当中,某一个学习领域的协调与整合;两个相关联的学科之间的协调与整合;某一个单元的协调与整合,乃至于单元之内各个学科之间协调与整合等等(Cotton,1995)。 5.将课程加以组织,使其能提供多层次且有顺序的学习,而非只是“单独”(stand-alone)科目的学习。 虽然“单独”科目的学习也有其特定的价值,不过,McDonnell(1989)的研究强调,多层次且有顺序的课程会比单独的科目带来更多的正面效果。 6.兼重学术与实用的课程。 Johnson(1989)针对科学课程,将这一点阐释得很清楚:“若要在心灵当中建立这些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