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二、语素的分类对语素可以做多角度、多侧面的观察,从而按不同的标准将语素分为不同的类别。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更全面地揭示语素的性质和功能。(一)单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单音节语素是由一个音节构成的语素,是从语素的长度或音节数目的角度划分的语素类别,如“英、雄、的、了、去”。单音节性是汉语语素主要特征之一,也是汉语特征之一,表现为:(1)单音节语素在全部语素中数量占压倒多数;(2)构词能力远较多音节语素强。汉语语素的单音节性与汉语语音系统有关。现代汉语普通话的音段音位组成400多个音节,加上声调,就有约1300个音节,这些音节不必再延长长度便足以表现一定的意义,即声调起了提高单音节表义的效率的作用。语素长度短,使用经济省力;但现代汉语单音节语素同音异义的很多,因而语素和语素往往组成合成词,致使双音节词大量孳生,以适应交际需要。汉语语素不论是词根还是附加成分,往往都是单音节的,这同印欧语系主要语言的词根的平均长度超过附加成分不同。汉语有少数语素不足一个音节,如儿化音节里的后缀“—儿”;但从语源和读书音来看,仍是单音节的语素。多音节语素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构成的语素,其中每个音节不单独表示任何意义,是根据语素的长度和音节数目划分的语素类别之一。依音节的数目又可分为双音节语素、三音节语素等等。汉语双音节语素远较单音节语素为少,三音节以上的更少。据统计,双音节语素只占整个语素总数的3%左右。多音节语素大多是联绵词、叠音词、译音词的形式,如“玫瑰、徘徊、吩咐、猩猩、飕飕、葡萄、沙发、歇斯底里、布尔什维克”等。多音节语素一般都独立成词,构成合成词的能力比单音节语素弱得多,有构词能力的只有很少一些,如“葡萄”可以构成“葡萄糖、葡萄干、葡萄球菌”等。有些多音节语素作为构词成分时往往以单音节形式出现,如“蚂蚁、蜘蛛、螳螂、蝴蝶、骆驼、玻璃、苏维埃、奥林匹克”等,它们常被压缩成一个音节出现在合成词中。如“蚁穴、蛛网、螳臂、粉蝶、驼绒、玻板、苏区、奥运会”,其中的“蚁、蛛、螳……”已不是原来的无意义的音节,而是新的单音节语素,或称为压缩语素。(二)自由语素和粘着语素关于自由语素,严格的定义是能单说的语素,或能单独成句的语素。自由语素与粘着语素相对,是按语素活动能力所作的分类之一。自由语素两端都可以有停顿,即两端都是自由的,不与别的语素固定地粘附在一起。如汉语“好”“去”“家”“葡萄”。但自由语素不是永远自由的,大多数自由语素都能跟别的语素组合成复合词,此时即不再是自由语素。所以自由语素是有时自由,有时不自由。叹词是经常单说的,可以说是经常自由的语素。自由语素不严格的定义是能单用的语素,或能单独成词的语素。单用不一定都能单说,但不与别的语素固定地粘附在一起;汉语的词并非都能单说,所以单独成词的语素也并非都能单说,如虚词“又”“吗”,但它们与别的语素或语素组合间的关系也是自由的;又如有些不单说的语素在特殊条件下也能自由活动,像“(新华社五日)讯”,“春、夏、秋、冬”。这些位置自由的语素都是单用语素。有的语法书也称它们为自由语素或半自由语素。粘着语素,又称粘附语素,是不能单说或不能单独成句的语素,是按语素的活动能力所作的分类之一。与自由语素相对,有的语法著作也叫“不自由语素”。粘着语素总是跟别的语素粘附在一起,如“椅”“脑”“民”“鲤”“涤”“究”“于”"第”“被”等。有的语法著作只把定位语素称为不自由语素,如前缀“第”“初”,“老”,后缀“子”“儿”,“头”等。四、词和短语之间的杂现象现代汉语缺少形态,处处存在难于一刀切的问题,词和短语之间的界限也不是截然划分的。下面我们分别从词汇、语法、书写和话语交际的不同角度,将介于词和短语之间的复杂现象做一些简要介绍。有关问题可直接参见《现代汉语知识辞典》),也可参考吕叔湘先生的《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一)词汇词词汇词是词汇的基本单位,即一般所谓的词,因与语法词相对而言,故名。词汇单位符合使用本族语的人的语感,它不但有独立的词汇意义,有独自的搭配能力,而且大致有一定的长度。不同的语言的语素有一定的平均长度,因此也影响词的平均长度。例如操汉语的人通常认为汉语的词多不超过两个音节。词汇词这一术语是语言学家在分析词的界限时鉴于有的语素组合的词汇原则和语法原则不一致而提出的。从词汇原则看,词符合人们的语感,音节不太多,结构不太复杂,例如汉语的“完成”“经济”,“改革”,“纤维”,都是词;而上了四个音节的组合常被认为是几个词,如“超额完成”“经济改革”“人造纤维”“大百科全书”“大型彩色纪录片”“袖珍英汉词典”等。可是从语法原则看,它们不能拆开或扩展,有的包含了不单用的成分,虽然不符合人们语感的词汇单位的界限,但在语法理论上也应当是词而不是短语。这种单位也可以称为语法词。但大多数的情况下,词汇原则和语法原则是统一的,即大多数复合词都同时既是词汇词又是语法词,它们的平均长度符合人的语感,结构不太复杂,同时也不能拆开和扩展,例如“田地”“钢笔”“爱好”“旅行”以及不单说的“超额”“彩色”,“大型”之类。(二)语法词1.又称“理论词”,是从语法原则分析语素组合而提出的术语。与词汇词和文字词相对。从语法理论上说具备词的资格,如不能拆开,不能随意扩展;有的在形态上有整体成形性,不论长短,不论是否与人们语感相符,是否用拼音文字连写在一起,都叫“语法词”。例如英语“ThekingofEngland,shat"(英国国王的帽子)里的“—s”是粘附于整个“The扯吧“England”,而不只粘附在“England”上面的,因此,“ThekingofEngland’s”具有整体成形性,是一个长的单词,而不是几个词。但是汉语的语缀不仅可粘附于词根,有的还可粘附于短语,所以汉语的语法词不以此为标志。汉语的语法词指“袖珍英汉词典”“同步稳相回旋力口速器”这一类不能拆开和扩展的组合。2.指有相同语法形式和相同语法功能的项目,不论其词汇项目是否相同。例如“接待了”“接待着”,“接待过”,是同一个词汇词,但各是一个语法词。“接收了”“接待了““接触了”是同的词汇词,却是同一个语法词。(二)词类的层级体系与区别词在这个体系中的地位。按照词的语法功能可以将全部词分成不同的语法类别。同类的词必须有足够多的共同的语法功能,异类的词必须有相互区别的语法功能。但是正如朱德熙先生所指的:“说同类的词有共性,并不是说同类的词语法功能完全相同。”“异类的词必须有互相区别的个性,这也不是说异类词之间就毫无共性。”正是因为词类的语法功能存在着这样的关系,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异类词之间的共性将它们概括成一个大类,也可以根据同类词的差异把它分成不同的小类。实词和虚词是我们根据能否充当成分而划分出来的两个超级大类。我们还可以选择一定的标准对实词、虚词进行再分类。逐级分类的结果,就可以构建起一个有层级的词类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横向观察,同一层级的类别必有相互区别的必要功能,这种功能对内具有普遍性,对外具有排他性;纵向观察,具有隶属关系的上下层类别中,上一层级相互区别的必要功能成为下一层类别的语法功能之一,下一层类别的全部语法功能中必定包含上一层相互区别的必要功能。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词类的层级系统。将词类逐级划分,我们可以得到词类系统的基本词类,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等。所谓基本词类,并不意味着这是词类划分的终点,但是,所确立的基本词类必须能够简明清晰地描述现代汉语基本句法结构的组合规律,必须能够简明清晰地概括出不同类别的虚词在组合中所起的作用。实际上,基本词类中还有差别,因此可以分出更小的次类。次类的划分也是语法研究的一项重要工作,并且越来越受到语法学家的重视,因为深入的次类划分有利于更充分地揭示组合规则。在现代汉语的词类系统中,**个层级划分出来的是实词、虚词。当然,我们不可能仅凭这样的分类去揭示现代汉语的组合规则,实词、虚词都必须进行再分类。我们这里讨论实词的分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