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人口的现状与未来

作者贵州黔东南州普查室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03-01

特色:

根据黔东南州第五次人口普查有关数据预测分析,我们认为:2000年黔东南州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全国已进入低生育行列,总和生育率为2.1,贵州省的总和生育率为2.16,我们选定的四个方案中,次高方案总和生育率1.9只稍低于实际水平,只须努力就会实现。中、低方案离现在的实际有一定的距离。高方案控制较松,坚持既定的计划生育方针政策,即可实现总和生育率2.162的目标。因此,高方案是警戒线。低方案以总和生育率1.5起步,而1.5是一半夫妇只生育一个小孩,另一半生育两个小孩,在黔东南州目前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下,可能性极小,因而只能是我们的努力方向。笔者认为,黔东南州未来人口控制的目标是:切实实施次高方案,稳步推进中、低方案,城镇推行中、低方案,农村控制在高方案以内。三、未来人口再生产的特征及控制对策自70年代初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黔东南州在人口控制方面已取得了巨大的效果,人口开始进入在一定约束条件下的低增长时期,人口再生产类型正由过渡型向集约型转变,但人口再生产的形势仍不容乐观。黔东南州2000--2010年人口再生产将呈现出如下特征:1.人口再生产呈现低出生率、较高增长量格局推算结果显示,黔东南州出生率由2000年的18.55%0迅速下降到2001年15.75%。2003年降到*低值15.07%。,此后,逐渐升高,到2010年重新增到17.73%0,人口再生产降到更替水平以下。但人口再生产中人口总量却由于较大的人口基数和惯性作用而继续增长,平均每年以3万左右的净增人口增加。到2010年,黔东南州人口将达到416.82万人,呈现出“低出生率、较高增长量”的格局。这种增长态势将持续一个较长的时期。因此,黔东南州对人口再生产不能盲目乐观,绝不能因生育率的下降而对人口再生产形势做出错误估计,放松对人口数量的控制。2.人口类型转变的社会制约性黔东南州人口再生产从过渡型到集约型转变的过程中,其途径和国情同发达国家传统人口转变相比,具有不同的特征:(1)人口转变陡峻。在人口转变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人口的出生率和总和生育率的下降。在发达国家中,出生率的下降是缓慢的、渐进的,经过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北欧和西欧各国出生率从30%0下降到20%o,一般用了50年左右的时间,人口再生产转型较快的日本,也用了近20年的时间,黔东南州只用了不到十年时间。可见黔东南州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速度之快。(2)人口转变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地区之间的不平衡、城乡之间的不平衡以及不同文化程度群体间的不平衡。①地区之间的不平衡。2000年,总和生育率在2或2以下的有4个县,在2.0--2.5之间的有9个县,在2.5以上的有3个县。(见表2)②城乡之间的不平衡性。黔东南州县(市)的平均总和生育率水平已降至2.16,而农村平均总和生育率比城市高。③不同文化程度育龄妇女之间的不平衡性。育龄妇女文化程度对生育率有很大的影响,按2000年人口普查的情况来看,随着妇女文化程度的增高妇女生育率下降。(见表3)(3)人口转变具有可逆性。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人口转变是不可逆转的,而我国则不同,只要政策上有所改变,或者工作上有所放松,,出生率将大幅度上升,人口形势是可以逆转的,特别是农村。这是因为我国的人口转变不是自发的,而是由社会自觉控制实现的,只要社会自觉控制的力度减弱,它就可以逆转。3.人口年龄结构已经变为成年型,并将迅速向老年型过渡从2000年黔东南州第五次人口普查的资料可以看出,黔东南州的年龄结构已是成年型,有的地方已变为老年型,与发达国家相比,黔东南州人口老龄化具有速度快、数量大、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建国以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教育是在一个极低的水平上开始的。到了1988年,全州有各级各类学校3653所,比1949年增长了4.9倍。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1988年十午时间,随着教育体制改革,调动了社会办学的积极性,促进了教育事业的繁荣,全州范围内,已初步建立起由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由普通教育到专业教育,正规教育与业余教育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民族教育更是为各级领导所重视。1988年全州各类学校在校学生66.95万人,比1949年增长13.6倍,比1978年增长15.5%,专任教师2.77万人,分别增长33.6倍和24.2%。近十年来,财政用于教育的经费达35481万元,比前三十年增加1.5倍。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人民文化素质明显提高。90年代以后,国家明确提出,把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作为发展教育的“重中之重”,义务教育有了十分显著的发展。1998年全州境内的麻江、榕江两县的“普六”复查验收和麻江、榕江、施秉三县的高标准扫盲通过的省验收,天柱县“普九”达到国家标准。全州“普九”人口覆盖率达40%。适龄儿童入学率97.23%、巩固率95.2%;成人文盲率5.6%。全州有各级各类学校3079所,中、小学在校学生分别为15.40万人和57.55万人。完成高校(师专)招生516人,增长12.17%;普通中专招生3050人,增长1.73%。义务教育工程项目全面起动,开工建设农村小学139所,完工83所,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由此可见,黔东南州的教育,建国以来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从总体上看,仍存在很大的差距。而且,具体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黔东南州的教育状况如何呢?下面我们主要从文盲率指数和受教育综合指数两方面,结合小康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探讨全州的教育现状和小康社会发展。……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