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本书立足于普通语言学是语言学的“元理论”,它既应该包括理论语言学的一般原理,也应该包括应用语言学的一般原理;因此,在内容框架的建构上,是熔二者研究成果中的一般原理于一炉的,较好地体现了理论与应用的结合。理论方面,本书在保持学科知识连续性的原则下,注重探讨和介绍80年代以来的新课题、新成果,重点研究现代语言学的两大流派、特别是言语的语言学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本书论述的重点课题有:言语风格的研究、语境理论的运用、“言语化过程”的探索、跨文化交际的制约、非语言交际的作用、言语行为和言语调节理论的提出、言语句义的表达和理解、语法研究方法的嬗变和话语的类型及其句法、语义、语用分析。应用方面,本书重点研究和介绍上述理论在广播电视语言运用和播音、节目主持人语言以及第二语言教学中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也讨论了社会语言生活中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和人机对话研究。片断:,期间经历了古希腊、古罗马和中国先秦两汉时期的哲学家、语文学家的培植;*后为法国人所承袭。在时间上,经历了公元前4世纪的后半叶到公元17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后期,将近两千年。期间,代表人物、重要事件或著作有:1.印度波尼尼(Panini)语法;2.古希腊、古罗马哲学家的“名”与“物”的关系之争:“按本质”和“按协商”,柏拉图《对话录》中的名词和动词观念;3.中国哲学家荀子的《正名篇》等;4.希腊语的**部语法——狄奥尼修斯.特拉克思(Dionysius·Thrax)的《希腊语语法》;5.瓦罗(Var-ro)的《拉丁语研究》;6.阿尔诺(AntoineArnaud)和兰斯洛(Lancelot)的《普遍唯理语法》(1660)。索绪尔认为普遍语法“是以逻辑为基础的,对于语言本身缺乏科学的、公正的观点;它的唯一目的是要订出一些规则,区别正确的形式和不正确的形式。那是一门规范性的学科,距离纯粹的观察还很远,它的观点必然是很狭隘的”(第17页)。我们认为,语言与逻辑的联系,涉及语言与思维、认知的关系,对它们之间的联系要历史地、辩证地看。(二)语文学以文献评审为主,目的在于解释、注疏、考订,这就是语文学(Philology)。“语文学”,一个是《教程》着重提及的,指自1777年起,由德国语文学家沃尔夫(FriedrichAugustWolf)所倡导的把语言研究和文学史、风俗史、制度史的研究结合在一起的语文学派。索绪尔对这派的评价是:“毫无疑问,这些研究曾为历史语言学作好准备。”但是,“语文学考订有一个缺点,就是太拘泥于书面语言,忘却了活的语言;此外,吸引它的几乎全都是希腊和拉丁的古代文物”。(第18页)另一个则是许多语言学史著作都提到的亚力山大里亚学派。亚力山大里亚是希腊的京城,那里有一批学者,他们从事荷马(Homer)史诗的整理和考订工作。在文献注释校订工作中,对一些语言现象展开讨论,得出了一些有关词法的理论。传统语言学关于词类的区分,有很多概念就是在这个时候确立的,比如,这个学派早就区分出八大词类:静词、动词、分词(兼有静、动的特点)、冠词、代词、前置词、副词和连词;他们还继“名”与“物”关系之争,进行了“类比”还是“变则”的辩论,表现出对语言研究的极大兴趣。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俗文学的兴起,推动了语言的对比研究、运用研究和活的口语的研究;语法、修辞和逻辑成为学校里必修的三门课程。相当于西方的“语文学”,我国则主要是小学,特别是音韵学兴盛时期。语文学历史漫长,成果辉煌;特别是我国,传统语言学就是以语文学为主要内容的。语文学注重实用,在语言教学上功不可没;它所取得的成果也为现代语言学的诞生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