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实践要义

作者陈从国主编:陈友军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2-08-01

特色:

片断:**节关于电视媒体特性的思考电视是动态的,是以镜头为主并可以用多种媒体的手段来讲故事的媒体。这就要求从电视媒体的特性上来考察电视新闻。1.两种“头条”印刷媒体的编辑根据编辑部和自己的思路安排“头条”新闻,但是读者阅读的时候则按自己的思路和需要去选择“头条”来阅读。从某种意义上说,报纸的各类消息在同一时空,一目了然,读者的阅读是主动的、可以选择的。比如对于一个喜欢娱乐报道的读者来说,八版的一条娱乐消息可能成为他阅读这份报纸的“头条”。电视媒体的新闻版面是动态的,时间的顺序决定了空间的顺序,也就是说,在电视新闻版面上,排在*前面播出的就是“头条”。电视新闻对接收有“强迫性”,在这个意义上来说,电视观众对新闻的收看有一定的被动性。在有了新闻提要,特别是根据提要,后面有观众想看的新闻时,这种收看的无奈与被动就更加明显了。社会是复杂的,观众的需求也是多方面的。在现实生活中,两种头条的现象是正常的,也常有一种头条的情况。值得警惕的是在报纸和电视的新闻版面上,只有编辑人员的头条而没有读者或观众的头条。2.看与记忆“纸”使报纸的各类消息之间有了某种联系,它就像一根针线,将相关的或不相关的各类报道和消息穿在了一起。纸可以保留。纸上的东西可随时看,可回头看,也可重复看,方便读者的参阅、思考与记忆。也可以说,作为静态载体的“纸”和各消息中可能的内在联系是读者记忆的链条。而对电视新闻的观众来说,动态的“有形而无实”的版面是观众记忆的链条,变化的时空和不能随意“倒带重放”给观众的参阅、思考与记忆带来了困难。一般情况下,观众对电视新闻的暗示或明示的接受,对每篇报道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要凭记忆和联想。记得住则有关联,记不住,则无从谈起。3.刊发与播出报纸新闻是白纸黑字,好似“板上钉钉”,如果一时没有看清、没看懂、记不住,可以停下来反复看,细琢磨;如果一时读不完还可以“打包”回去慢慢看。一般报纸新闻不会重新刊发;反之,电视新闻则像过眼云烟,转瞬即逝,很难保留。如果没看清、没看懂、没理解、没记住也只好作罢。电视新闻的这种特点决定了重要的画面或新闻必须考虑或安排重播。对电视新闻工作者来说,如何拍摄好、编好、说好电视新闻,使观众容易看得清楚、看得懂、记得住,如何安排合理的重播或滚动播出,就变得十分重要。后记:这是一本业务研究的小册子,主要是从新闻实践的角度对电视新闻作一些探索。广东是一个传媒环境比较活跃的地区。在这样一个地区,特别是1993年以后,办一个新台,办一个小台,困难是可想而知的,意义也是非比寻常的。这个意义不是对社会,更不敢说是对观众,而是对五年多来参与广东经济电视台建台、办台的同志而言的。责任和生存是商台人(当地观众称广东经济电视台为“商台”)。肩上的双重使命。严峻的外部环境迫使商台人向自己要生存,向实践要生存。五年多孜孜不倦的工作,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实践。商台主持人没有在社会上“炒更”或“剪彩”的,商台记者也基本上没有人收受“红包”。在五光十色、光怪陆离的广州,这是一支“奇特”的队伍。电视台是新闻单位,也应是思想园地。这本小册子记录了广东经济电视台的新闻实践,也记录了商台人集体的智慧和劳动。以本书审视和总结这些年来的思考和多方面的实践,显然是不够的。但是,在办台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许多大学毕业生所接触的新闻理论大都是以印刷媒体为研究对象编写的,他们需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培训和实践才能熟悉电视新闻。为此,我们把这几年在电视新闻方面的思考和实践作一次总结归纳、形成文字,以满足培训和业务研讨的需要。本书的“绪言”是请余瑞金副台长撰写的;卢战、王欣(新闻部副监制、监制)参与了“导语”的部分写作,特别是卢战,协助提供了大部分实例并负责整理了全书。在此,一并感谢。作者1999年11月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