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应考必读

作者主编:陈荣/等
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8-03-01

特色:

片断:补法补法是通过滋养、补益人体气血阴阳,适用于某一脏腑或几个脏腑,或气、血、阴、阳之一,或全部虚弱的一种治疗方法。消法是通过消食导滞和消坚散结作用,对气、血、食、痰、水、虫等积聚而成的有形之结,使之渐消缓散的一种方法。[要点解答]1.方剂与治法的关系如何?答:方剂是理、法、方、药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选药配伍组成的。因此,治法是指导遣药组方的原则,方剂是体现和完成治法的主要手段。“方从法出,法随证立”,方剂与治法之间的关系,是互相为用,密不可分的。2.下法与消法均能用治蓄积有形之邪,但在具体运用中有何不同?答:下法所治病证,大抵病势急迫,形证俱实,邪在脏腑之间,必须速除,并且可以从下窍而出。消法所治,主要是病在脏腑、经络、肌肉之间,邪坚病固而来势较缓,且多虚实夹杂,尤其是气血积聚而成的癥瘕痞块,不可能迅速消除,必须渐消缓散。消法也常与下法配合应用,但仍然以消为目的。[基础训练]一、填空题1.治法是指导遣药组方的___,方剂是___的主要手段。2.治法中常用的“八法”是3.寒病的发生,常常是___与___并存,所以温法又常与补法同用。4.温病后期,热灼阴伤,或久病阴虚而热伏于里的,又当___法与___并用,不可纯用苦寒直折之法。二、判断题1.汗法的目的在于发汗。()2.治疗阴虚火旺证的方剂,多以补法和清法相配合。()3.对某些经过发汗、涌吐、攻下,或自行吐利而余邪未解的病证,宜用缓剂或峻剂小量分服,使余邪尽除而不重伤其正的,《伤寒论》亦称为和法。()4.对于复杂的病证,往往不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治法配合运用。()三、单项选择题1.*早论述“八法”的医籍是()。A.《五十二病方》B.《黄帝内经》C.《医方集解》D.《医学心悟》2.总结出“医门八法”的医家是()。A.徐之才B.程钟龄C.张景岳D.成无己3.不宜应用下法的病证是()。A.水肿腹胀B.表证兼里实C.脾虚腹满D.寒积里实4.不属于消法的方剂是()。A.平胃散B.温胆汤C.清暑益气汤D.补阳还五汤5.不属于汗法治疗范围的病证是()。A.麻疹初起,疹点隐而不透B.水肿,腰以上肿甚C.疮疡初起,恶寒发热D.伤寒,发汗后余邪未解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