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多普勒超声学

作者主编:焦明德/等
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9-12-01

特色:

片断:论**章多普勒超声的发展概况众所周知,早在1842年,39岁的奥地利的数学和物理学家christianJohannDoppler(1803~1853)发表了题为“关于双星座和某些星体的有色光波”的著名论文,报告他在研究中发现天体运动中双星座所发出的光波色彩趋向红色,认为这是由于行星与观察者之间产生相对运动,光波的频率发生改变而致色彩的变化,提出“在连续介质中,当波源相对于接收体运动时,接收体所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发生了变化,波源与接收体互相接近时,其频率增加;相反,两者相背离时则频率减少”,这就是著名的多普勒效应。其后,荷兰学者BuysBallot(1845)进行了声学研究,发现多普勒效应也适用于声波,为多普勒效应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多普勒超声技术应用于临床医学始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其先驱者为日本学者里村茂夫(ShigeoSat0mura),初始阶段是试图用超声技术观测实质体的细微振荡,后来在Okabe的建议下,里村茂夫、仁村泰治等于1955年开始应用多普勒超声研究心脏的活动。翌年,他们率先报告了二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的多普勒曲线。其后,Lindstrom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