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这一本现代寒门学子成长实录,是以17位杭州长河高级中学宏志班2004届和2005届毕业生的口述记录整理而成的,娓娓道出了这些品学兼优的大学新生各自的家庭境遇、成长经历,以及相伴而生的对生活、对人生、对社会的朴素认识和独到理解。值得成长中的青少年和他们的家长阅读。
是爱,叩开了“清华"之门 口述:刘仲明 整理:曹晓波 得知我被清华大学录取,八十七岁的老外婆,从十五里路外赶了过来。我外婆是小脚,踏着碎步,一进我家的门,笑眯眯、笑眯眯地给了我一个红包,开心得不得了。外婆说,我妈妈有九个姐妹,那么多的孩子没一个考上过大学。妈妈在一边也开心地笑。自从爸爸去世,五年来,妈妈为了我含辛茹苦,她从来没有这么开怀过。 我爸爸走得太突然了。他走的前一天晚上,与平时一样,没有半点反常的征兆。爸爸是菜农,他有一个习惯,不做好第二天卖菜的准备,是不肯睡觉的。因为每天凌晨三点,爸爸就要赶到菜市场去设摊。临睡前,他要将菜理净、去掉残叶、扎捆,然后,齐齐地码在小三轮车上。爸爸做事,一丝不苟,如他的为人:清苦平和,自强勤勉。但是,一个农民想靠几亩地来勤劳致富,好像总不是那么容易。不过,爸爸健在的时候,我家的经济也不算太苦。要是年头好,刨去种菜的成本,一年也有个六七千块的收入。 那天晚上,我做好作业,帮了爸爸妈妈一会儿。当然,大的忙我也帮不上,也就是递递东西理理菜。我姐姐不在家,她读初三,在我们农村,初三抓得特别紧,规定要住学校。妈妈说:仲明,你该去睡觉了。 我说的这些事,就发生在这幢建了一半的毛坯房里。为了盖这房子,爸爸吃了不少的苦。那时,村里人都陆陆续续地盖了新房,爸爸东凑西借,拆了老草房,欠债才盖了这么一幢二层楼的砖房。现在想起来,爸爸的猝然离去,大半也是盖房子劳累的缘故,加上平日也没有什么好的营养,日长天久,积下了劳疾。我的房间紧挨着堂屋,原本我都会大声地说:“阿爸,我去睡了。”可是,那天晚上,我忘记说了。 就在凌晨的两三点钟,妈妈把我从睡梦中喊了起来,她说:“你爸爸不行了!”我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起来,半梦半醒地看着我的爸爸,我想不明白他为什么会突然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