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指点江山:图文版 上下

作者杨庆旺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10-01

特色:

二、“天生一半,人工一半” 1959年6月26日,庐山会议前夕,不知是为了获得祖先神灵的佑福,还是为了生地的灵感,毛泽东来到了离别三十二年的故园,他在韶山水库游泳,兴致勃勃,做了各种各样的水上表演,真乃如鱼得水。兴致很高的和省委书记周小舟商议道:“小舟,这个地方倒很安静,我退休后,在这儿给我搭个茅棚好吗?”毛泽东从不随便向下边提要求。周小舟听后,很认真地向省委作了通报,又向中南局书记陶铸作了汇报,一致同意为毛泽东盖房子。 省委领导也早就想替毛泽东找个安静的地方,好让他回湖南时休息好,工作时精力充沛。 谁也没有想到,几天后召开的庐山会议上,周小舟与彭德怀等遭到厄运,成了“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周小舟由湖南省委**书记一落千丈,调任浏阳县大瑶公社当了党委副书记。其工作由湖北省副书记张平化接任。当然,给毛泽东在家乡盖房子的事,也转由张平化落实经办。但是,接替人并不晓得毛泽东所指的“茅棚”地点就是“滴水洞”,只知是湘潭与湘乡的交界处。 有一次,毛泽东回湖南,又与张平化谈起盖房子的事。他说,韶山有个松山招待所,“那个地方不安静”。 张平化说:“主席,韶山还有没有更安静的地方?” 毛泽东说:“有个地方叫‘吊须洞’(滴水洞),很安静,在那里修房子很好的。” 张平化听后,专程去考察了一番。果然,这个地方给他的印象极好,风景幽雅,趣味恬淡,山势险峻,安全保密,即使是发生了武装政变,也可在山凭险抵抗。这样,建房的计划就定了下来,接着就呈报中南局。当时,中南局书记是陶铸。为毛泽东盖房,那是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何况又是毛泽东的亲口要求,经陶铸批准,拟拨人民币1亿元进行兴建。 湖南省委立即组建领导班子,由省委祕书长任总指挥。 兴师动众修建庞大的建筑群,未必是毛泽东的初衷,他不需要“行宮”,因为他出巡吋居住的地方时常变动,他住的地方,其他中央领导人照样可以居住。但滴水洞却是一个例外。他的意思表达得很明白,他需要在他的生身之地,童年游戏的地方,找一个僻静安谧的居处。等到他退出历史舞台之后,好在这块地方颐养天年,直到去见上帝。 “叶落归根”,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作为伟人的毛泽东,感情丰富,晚年思乡也是合乎情理的。要知道,风烛之年的毛泽东即使是在病榻之上,也在惦记着这个“西方的山洞”。 这一秘密建筑,从1960年下半年破土动工,到1962年底一、二、三号主体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