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李功耀同志通过详尽的访谈,用评传的形式将他们(经济学家)介绍给公众,确实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 ——成思尼“您写的稿子,我看了几遍,对我的历史的描述很详实,表达的很充分。十分感谢您!”——宋涛“写我的人很多,写来写去都是那些东西,你的文章写出了文化内涵,这个不容易。”——厉以宁“你是一个大写家,在这么短的篇幅内,把一个经济学家的学术思想、社会活动与贡献写得那么有深度,不容易!你的作品,是所有写我的文章中*好的!”——刘诗白“感谢你每月给我寄来你的主编的刊物,通过你的撰写的‘经济学人’,我了解了大陆经济学界的主要成果和各位同行的卓越风采。”——于宗先“您的稿子写得好!只是把受访人评价过高了。对我这样一个老师,您是赞誉多而批评少。我体会,您想以此鼓励从事教学科研的人,有助于提倡一种较好的风气。对此,我是赞成的。” ——王传纶
本书以文化的视角、诗化的语言系统介绍了张培刚、宋涛、于光远、王珏、李崇淮、吴敬琏、厉以宁、董辅礽、刘诗白、张五常、于宗先、何炼成、许毅、樊纲、钟朋荣等近三十位经济学家的求学经历、治学经验、学术成果、人文思想和政策主张。作者历时三年,行程万余里,以强烈的使命感和敬业精神,对每一位传主都进行了面对面的采访,并做了深入的研究。其中既有德高望重、年逾九旬的泰斗级学者;亦有叱咤学海、指点江山的“国是”顾问;还有风鹏正举、大有作为的少壮派精英。该书以饱满的热情,向读者展示出道德文章均堪称楷模的知识精英,使人们通过简约而凝炼的文字,看到一代一代经济学人为解决中国经济问题而付出的限辛努力,以及他们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与中国改革实践结合起来所做的创新。不论制度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哲学,也不论宏观经济法学、微观经济学、部门经济学、管理学和经济法学,他们都有独到的见解,并使之融汇在一个发展中国的改革实践和难题破解的创举之中。作者的每一篇文章,都不是平铺直叙的推介,也不是冗不堪的描述,而是将浓郁情感和人文思想融入其中的不可多得的传略。这实际上是一项较为系统的文化整理工程。相信广大经济工作者、高等院校的师生和科研机构的同仁,会从本书中得到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