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以陕北盲说书人及其行艺活动为考察对象的学术专著。作者依据丰富而翔实的田野调查和口述材料,借鉴当代民俗学理论视角和方法,全面记录和描述陕北盲说书人从拜师、学艺到行艺的过程以及他们真实的生活图景,并重点分析了盲说书人口头艺术表演的特征。除导言外,全书共分为7章。第一章和第二章分别探讨陕北说书的起源、介绍盲说书人的传承脉络和门派谱系。第三章简述盲说书人拜师、学艺的过程,重点分析盲说书人“过书”和“揣书”两种记忆书词和传统故事的方式。第四至六章行艺,分为上中下,是本书研究的重点。民间活态陕北说书依附于宗教信仰仪式而存在,分为“家书”和“会书”,二者构成了盲说书人表演的场域和台口。故事、文本和表演是口头传统的三大要素,从不同层面分析,盲说书人在表演过程中产生的演唱文本由文言和飘言、韵辙和程式、套语和书套、刚口和喷口构成,具有口头性、新生性的特点。除了说唱故事的表演外,盲说书人还普遍从事算命、保锁、过关、扶运和安土等外艺。最后,第七章描述了几位盲说书人的生活图景,藉以引起对盲说书人生存现状的关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