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童年

作者艾姿碧塔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11-01

特色:
这是一本充满感性色彩,又发人深省的创作思考笔记和回忆录。作者艾姿碧塔详尽地叙述了她儿童读物的创作和思考历程,以及创作的原动力与永不枯竭的灵感源泉——童年的各种记忆。  战争年代的颠沛流离、生离死别,特别是与教母在法国阿尔萨斯的童年生活——听故事、唱歌、看晚霞,感受身边各式物品、玩具、图像所散发出的独特气息,等等。点点滴滴的经历和感受,构筑和丰富着她的成长历程,也一一孕化成她日后作品中迷人的童话世界。

“艺术的童年”存在于世界上每个国度,存在于世界各地的每个角落。在孩子稍纵即逝的成长岁月里,让他们体验生命中每一刻的感动,倾听内心的情感与外在事物的交流,珍藏成长的各种记忆,如此,亦可赐给孩子另一种形式的艺术童年。  那时没有书陪伴我,但我没有感到过丝毫的遗憾,因为我拥有一位比书好过一千倍的仙女教母。在她的膝头上、小窗前,我们共同度过了每一个黄昏。她从不厌倦地、一遍又一遍地给我讲格林童话,一直讲到夜幕垂下,巫婆被火烧了,我们才点上灯火。  在那个贫穷的年代,因为生活在丰富的想像世界,我一点都不曾感受到困苦的滋味。相反的,在我的记忆里,尤其是那些童话故事,就像一个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令人不禁想要将这些宝贵的经验与人分享。  漂泊不定的人生、浮现又失落的语言、原罪与神圣的图像、遗忘的国度、故事与图画、狐狸圆溜溜的双眼、尖顶帽、一颗蛋、遗落的绒毛熊玩具、烧毁的一本书、胶合板做的艺术家画版、日暮时分……这些零零碎礁属于童年的一切,必然就是构成我生命的原动力。  当然,这一切都无法说明我创作儿童图画故事书的根据。战争、我的教母、诺菲尔街的接骨木丛,都与我为孩子们写故事、创作图画故事书有关联。可是,我却无法确实地说明为什么,是如何发生的。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