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闽海市南宛县的东部有个古镇,叫安抚镇。这个镇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原来叫永树镇,据说在明朝时,镇里出了个远近闻名的安抚使方德霖,这个方安抚在世时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镇名改为安抚镇,同时盖了一座很大的方公庙。据民问流传,方安抚,生前行好事,死后也不忘百姓,常常显灵,除病祛邪,救苦救难,所以香火不断。 方德霖三岁时,父母先后逝世,是梅村的姑姑和姑丈一手带大,并送他进城读书,后来方德霖中进士,当了官,他的姑丈秦元泰和梅村也因而闻名。 梅村是安抚镇*偏远的山村。这个村虽然距离闽海市不远,只有六十多公里,但却是个贫穷落后和偏僻的小山村,从古镇安抚走到村里,却要走两个多小时的山路才能到达,方圆几十里都是森林,一路上见不到一两座房屋。 梅村坐落在戴云山山脉的金峰山下的西河边,面向着西河,背靠着金峰山,村庄的海拔不高,只有两百多米,但金峰山海拔却达到一千八百多米。绕村而过的西河,虽然称为西河,但并不是河,只是一条大溪。高山流水,绿树成荫;溪水滔滔,向东流去,年复一年。几百年前,从北方河南南阳迁来的陈、陶、秦、段、欧阳等百姓生活在溪边,虽然多种姓氏杂居,但因百姓之间通婚较多,说来说去都是亲戚,因而普通老百姓之间也相安无事,可是在解放前,这个村的五六户地主却不是好人,贫穷农民受到了地主们的残酷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相当尖锐。 20世纪40年代末,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古老的安抚镇,贫苦百姓翻身得解放,处处红旗飘舞。到了1951年春天,镇里派出了土改工作队进驻梅村,村里的百姓张灯结彩,敲锣打鼓迎接工作队,静静的梅村翻腾起来了。 土改工作队一进村就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发动群众斗地主,分田地,没几天时间就把全村的六个地主全部抓起来批斗,枪决了恶霸大地主欧阳秋,百姓无不拍手称快。工作队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就完成了土改任务,全村一百多户八百多穷人从地主手上分了田地,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家家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山地农田,个个欢天喜地,人人感谢党和政府。 分田分地闹革命,对于村西的秦信雄来说,更是喜上加喜,他母子俩不仅分到了一份田地,而且他还当上了村干部,他做梦都没有想到他这个几代穷得叮当响,年年受欺负受压迫的穷苦人家,竟然有了出头的日子。 秦信雄住在村西的两间破房里,他是方安抚姑丈秦元泰的子孙,七岁时死了父亲,与多病的母亲相依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