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近代哲学的终结:读黑格尔《精神现象学》

作者张澄清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12-01

特色:
西方近代哲学发展到黑格尔终结了,《精神现象学》是这个终结的重要标示,也提供了尔后哲学发展的线索和启示。本书把原著的内容分为十个专题来论述:哲学和体系,实体即主体,自我意识,理性,劳动,异化,宗教,否定性原则,思维和存在,自由。为什么要分这样十个专题?初衷是想便于较为全面地论述原著的基本内容,又能突出重点、要点。“哲学和体系”和“实体即主体”(原话是“实体在本质即是主体”)出自愿著“序言”中的重要内容,“哲学和体系”的标题是有感于黑格尔哲学是西方近代“传统的”哲学体系的终结,但哲学并非从此就不要体系了。“实体即主体”则不但是“序言”中的重要内容,而且是贯穿全书甚至黑格尔整个哲学体系的主线,“实体即主体”也就是“绝对即精神”是思维和存在同一的黑格尔表述,是唯心主义的命题,但他的辩证法、主客同一、主体性思想的精华正是通过这个命题表达出来的,离开了这个命题及其基调,就找不到黑格尔的辩证法。“自我意识”、“理论”、“宗教”是原著原有的标题,本书择要予以阐述。“劳动”和“异化”是原著中“自我意识”和“精神”部分的重要内容,把“劳动”和“异化”引入哲学使黑格尔哲学在旧哲学的终结、新哲学的产生中起了承前启后的重大作用,是黑格尔哲学中极具创造性的卓见,为突出其贡献,特列为专题。至于“否定性原则”是辩证法的基本原则,“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都是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科研中已有众多述著的烂熟问题,但烂熟的问题并非是过时的问题,时至今日,仍是哲学研究中不可避免的重要问题,本书阐述了黑格尔的有关见解。*后是“自由”,黑格尔对此没有专门的著作,但在许多著作中都有重要论述,在《精神现象学》中对“自我意识的自由”、“绝对自由”和“意志自由”进行了分析。自由是哲学常青的课题,是哲学思想家们的理论所欲达到的终极目的,本书也以此作为结束。  十个专题是相互联系的,贯穿其中的是从西方近代哲学的终结这一角度论述黑格尔通过辩证法的否定原则,充分发挥主体、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达到思维和存在的和解、主体和客体的同一,以获得人类的*高理想自由和丰硕哲学思想。  本书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作者在厦门大学对哲学硕士研究生讲授《精神现象学》的基础上补充、修改而成的。《精神现象学》是世界名著,问世二百年来,中外的哲学家、思想家以及哲学工作者、爱好者作过大量的论述。作者虽讲授过多次并阅读了不少有关论著,但自觉理解只是皮毛,已准备把讲稿束之高阁。老友们建议说:你已花了多年的时间,总有一得之见,弃之可惜。受到鼓励,重新把讲稿整理,阅读了一些近年出版的包括现当代哲学的有关论著,作了较大的修改和补充,把按原著的顺序讲解改成十个专题。目的在于引起对阅读名著的重视,把握其中的精神实质,以有助于提高哲学思考的能力。不当之处,敬请批证指正。

本书从西方近代学哲学的终结这一视角,把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分为十个专题来论述:哲学和体系、实体即主体、自我意识、理性等。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