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技术基础

作者邢素霞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1-01

特色:
自中国加入WTO后,实现工程师的行业认可和国际互认,成为我国工程师技术职称改革的重中之重。为此,人事部、信息产业部、中国科协等18家单位联合成立“全国工程师制度改革协调小组”,以推动我国工程师制度改革,促进我国工程人员的国际交流。 在“协调小组”的指导下,中国电子学会面向社会各界科技工作者和即将进入科技界的人员开展了电子信息类工程师系列认证,旨在通过此认证及后续教育使科技人员在专业技术、技能方面获得不断提高,使其能够不断学习新理论、新知识,从而紧跟科技步伐、把握科技动态;并通过行业认可和国际互认,为其职业发展提供晋级桥梁,为科技人才的流动提供评价标准。 本书是“电子信息类工程师认证系列教材”之一,依据“中国电子学会初级电子信息工程师”认证专家组制定的《电子信息技术基础》教学大纲编写而成。内容共包括5大模块,分别是:电路分析模块、模拟电子技术模块、数字电子技术模块、计算机系统基础模块和网络技术模块。每个模块的授课时间为16学时。

本书是为了满足“中国电子学会初级电子信息类工程师”认证的需要,依据初级认证专家组制定的《电子信息技术基础》教学大纲编写的学习指导教材。 本书内容共包括5大模块,每个模块的授课时间为16学时。 第1篇为模块A(电路分析),内容包括电路基本概念及基本定律,电阻电路等效变换,电路分析基本方法,电路定理,正弦交流电路,非正弦周期交流电路,动态电路时域分析。 第2篇为模块B(模拟电子技术),内容包括半导体基础,放大电路基础,放大电路中的反馈,信号的运算与处理电路,直流电源。 第3篇为模块C(数字电子技术),内容包括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集成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半导体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脉冲波形的产生与变换,数/模与模/数转换器。 第4篇为模块D(计算机系统基础),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软件工程开发,基本数据结构,C语言编程,关系数据库语言SQL。 第5篇为模块E(网络技术),内容包括网络体系结构,数据通信基础,局域网,广域网,传输介质,网络互连与接入技术,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网络安全。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