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本书为“大师经典·读书计划”丛书中的一本,该丛书从国学、西学、中国文学、外国文学、诗歌、名人传记、谋略、修身处世、心理励志、科普、管理、经济、投资、电影、美术、音乐16个领域中各选取了几十位*具影响力的大师,着重介绍他们*有代表性的作品,用*浅显的文字诠释大师们的深邃思想,用*易懂的字句传递原著中绞尽脑汁才能读懂的理论,以*简洁的话语阐述伟大作品的精华,让读者在*短的时间内汲取大师身上沉淀出的宝贵经验与智慧,走进一个神圣的精神殿堂。本书推介的有《道德经》、《颜氏家训》、《菜根谭》、《人性的弱点》等20部必读的修身处世经典。 阅读的方度,改变生命历程的长短;阅读的深度,决定思想境界的高低。从古圣先贤孔子的“修身”以处世到世人的“嚼得莱根成百事”,古往今来,多少志士仁人孜孜以求为人处世之道,那些被誉为修身处世典范的经典著作中所蕴含的道理,被希望获得成功捷径的人奉为“真经”,至今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大师经典·读书计划”丛书让你一次读完550部经典,40余位各领域中青年专家,历时30个月,查阅6000万字文字资料,汇集3000余幅精美图片,推介550部不朽经典,精心烹调的文化盛宴,16巨册典藏集。
旷世杰作 周末王室发生内乱,景王崩,王子朝叛变,在守藏室中带走了大批周朝的典籍逃奔到楚国。此事波及到老子,老子于是辞去守藏室史官之职,离开周都,准备从此隐居。行至函谷关时,关令尹喜知道他将隐去,请其著书,于是老子留下了他惟一的著作——《道德经》。 《道德经》又名《老子》,共81章,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道经,下篇德经,共5000多字。取上部**字“道”与下部**字“德”,合为《道德经》。这部经典虽然只有5000多言,但是作为先秦诸子中重要的学术著作之一,它涉及了哲学、政治、军事、文化、艺术,以及伦理道德、修身养性等,可以说无所不包。老子从极其超越的高度审视世态人生,提出了一套独特的人生观。他的人生观不仅奠定了道家人生哲学的基础,而且对中国人的为人处世和行为方式有着深远的影响。 “道”是《道德经》一书的中心范畴和哲学基石。《道德经》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老子认为,“道”是万物的主宰,宇宙万物都是从“道”演化而来的。在老子看来,修道即修德,凡是善于建功立德的人,必须以人为本,从修养自身做起。在社会人生领域,人们通常主张有所作为,普遍赞同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老子对此却不以为然。在他看来,有些事情不是可以勉强去“为”的。勉强去做,就会遭受挫折。老子十分推崇无为的原则,《道德经》的核心思想是“无为”,“无为”是修道修德的*高境界。世上的事往往就是这样:当你只是为获得而去获得,成功总是那么遥远;一旦你超越了功利的目的,顺其自然而为,成功或许马上就会出现在你的面前。老子无为而为的人生观就具有这方面的意蕴,为人处世目的性不要太强,不要太功利,不要勉强。不要刻意而为,不要急功近利,不要强作妄为,不要为成功而追求成功,否则欲速则不达。 达到“无为”的前提,就是无欲。人作为一种生命存在,总会表现出一定的欲望。老子主张“少私寡欲”,反对纵欲。在他看来,欲望有其限度,一旦超过了,就有百害而无一益。老子发现事物向其对立面转化、物极必反是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人生领域也不例外。他反复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在老子看来,既然物极必反,人的追求超过了一定限度,才会发生不利于自身存在的转化;那么,限制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追求不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不会发生那种不利于自身存在的转化。在老子看来,能知足知止,就不会与他人发生矛盾,发生争斗,因而也就不会遭人暗算,产生怨尤。知足知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