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1.误会 2004年12月16日 女儿已经进入高考总复习阶段,为了让她能够全力以赴、不受任何干扰地复习备考,老公和我同意了她在外面租房子住的想法。房子在女儿学校的后面,是教师楼里的一间小屋,不仅离学校近而且隔壁还有其他的女同学租住。 **天到女儿这里,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房间里七零八落,我收拾好屋子,抬头看看表,时间已是1l点30分了,于是连忙淘米做饭。这是一个大约10平方米的杂物间,没有煤气也无法升火,只能使用电饭锅做饭菜。在天气寒冷的冬天,吃火锅是我们唯一的也是*佳的选择。于是,我把各种要涮的菜和肉准备好后就傻傻地等女儿回家吃饭。 “嘀答、嘀答”,时钟永恒的脚步踏碎了我一点点的守望,眼看已经1点多了,可迟迟听不到女儿的脚步声,我心里开始冒火:太不像话了,明明知道我来这里,为什么到点了还不回家?是忘记了和同学一起吃饭去了呢?还是问老师题去了呢?如果是问老师题去了虽然合理但不合情啊,老师也要吃饭的,都什么时间了? 越想越火,心里琢磨着等她回来后如何教训她,想着想着就懒懒地倒在了床上。忽然想起了什么似的,我赶忙起来拿起自己的手机:12点!天啊,桌上的表整整提前了一个多小时。我暗自庆幸自己看一下手机做确认,否则,劈头盖脑地责问女儿,一定会让她很委屈的。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按照自己所看到的表象去推测孩子的活动。比如回家晚了就误认为一定是上网去了;和某个异性孩子通电话聊天时神情飞舞,就怀疑是否早恋;面对着种种猜疑,常常会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或者说一些过激的话。而每一个人在面对别人的质疑时*本能的就是反抗,而且还是对抗性的反抗,尤其是孩子。因为孩子们没有能力用武力或大喊大叫来抗争,于是就会选择沉默对抗:瞪着婆娑的泪眼,把所有的委屈愤怒甚至赌咒,旋转着吞到了肚子里,和你耗上数日不答理你或是数月对你不理不睬。让你干生气:哼!我一不犯事,二不来乖巧,就是对你不理不睬,咋着?你总不能平白无故地打我骂我吧。浇你一身凉水,冷死你! 这就是孩子受委屈的心理。家长们在一起的时候也常说:现在的孩子说不得了,说重了可以几个月不理你,甚至不回家,真是没有一点办法。 其实,很多时候,是我们把做父母的权力看得太重了,以为为人父母就有权力对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笑进行监管。只要孩子出现异动就不分青红皂白地予以责问,这样,不仅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也失去了走进孩子心灵世界的机会。所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