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通史·元明卷》主要叙述元明两朝黑龙江地区的历史发展。元朝的前身蒙古汗国是铁木真创立的。铁木真兴起于黑龙江上游,1206年被推为成吉思汗。窝阔台时期开始经略黑龙江地区,首先是对东真国的征服,其后是忽必烈对黑龙江下游骨嵬的征服等,但元朝统一骨嵬地区可谓“兵不血刃”,其中硕德是元朝统一黑龙江下游地区的第一功臣。元廷于东北地区设立了辽阳行省,在黑龙江地区主要的行政机构是宣抚司和宣慰司。征东招讨司是元廷为征讨黑龙江下游库页岛的骨嵬人而设的军事机构,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在此地驻兵的王朝,为此元朝在这一地区开通了驿道,设置了站赤,保障了黑龙江下游地区的交通及与内地的联系。朱元璋在1368年建立了明王朝,他从洪武初年即开始经略黑龙江地区,一方面是政治招抚,另一方面是军事征讨,历经三十余年,到明太宗永乐时期,黑龙江地区完全纳入明朝的版图。明太宗朱棣对黑龙江地区的少数民族主要采取了政治招抚并广建卫所、定期朝贡的怀柔政策,此后历经二百余年的发展,到万历时期,黑龙江地区设有卫三百八十四个;所二十四个;站七个;地面七个;寨一个。朱棣曾经派遣宦官亦失哈九次巡视奴儿干,同时在永乐宣德时期明廷曾经二十次遣使黑龙江地区。为了管理好这广大的地区,明廷一是由兵部来管理土官的升职、袭替以及印信颁发等;二是由礼部来管理土官的入明朝贡。黑龙江地区的交通网络主要有海西西陆路、海西东水陆城站等等。明廷在黑龙江地区实行的朝贡制度,使得黑龙江地区和明朝中央保持了紧密的联系,直到明朝万历末年,随着努尔哈赤的兴起和清朝建立而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