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经典解读

作者田正平肖朗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12-01

特色: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论语》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後,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闻道有先後,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右为学之序。学问思辨四者,所以穷理也。若夫笃行之事,则自修身以至于处事接物,亦各有要。其别如左:  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右修身之要。           ——朱熹 《白鹿洞书院揭示》  教育之宗旨何在,在使人为完全之人物而已。何为完全之人物?谓人之能力无不发达且调和是也。人之能力分为内外二者:一曰身体之能力,一曰精神之能力。发达其身体而萎缩其精神或发达其精神而罷敝其身体,皆非所谓完全者也。完全之人物,精神与身体必不可不为调和之发达。而精神又分为三部:知力、感情及意志是也。对此三者而有真美善之理想:真者知力之理想,美者感情之理想,善者意志之理想也。完全之人物不可不备真美善之德。欲达此理想,于是教育之事起。                ——王国维《论教育之宗旨》  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               —

《中国教育经典解读》一书精心选取55位中国教育家的代表作,其中包括了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颜之推、韩愈、朱熹、王阳明、颜元以及张之洞、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蔡元培、黄炎培、陶行知、陈鹤琴等著名教育家脍炙人口的诸多名篇。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