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历史人物的踪影

作者方仁工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1-01

特色:

出人意料的回答 ——孔融的故事 河南尹李膺有个怪脾气:凡是到他府上拜访的,除非是当代名家或者至亲好友,否则,一律都吃“闭门羹”。李膺本来就是一位名士,这样一来,他的名声也就更大了。 这一天,李膺宅邸门前,出现了一个小孩。这小孩眉清目秀,衣着朴素,一会儿从李宅大门东头走到西头,一会儿又从西头走到东头,一边走,一边还不时地瞅瞅李宅那两扇敞开的朱漆大门,似乎在等待着谁。大约过了半晌工夫,他突然走到李宅门前。 “烦请通报李公,小子要求拜见!”那孩子不慌不忙地说。 “你可知道我们府上的规矩?”门子不屑地瞥了孩子一眼,心想,这么个毛孩子,过去从未见过,语气显得严厉。 那孩子并不示弱,立即反唇相讥: “既然尊府立有规矩,难道像我这样与李公有通家之好(即祖上世代有交情)的人,应当被拒之门外吗?” 门子一听顿时一呆,说了声“你等着”,便进去通报了。 那孩子姓孔名融,字文举,山东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前几天,他刚刚随着父亲从故乡来到洛阳。孔融从小聪颖过人,有一次,一家人在一起吃梨子,他挑了个*小的。大人们都觉得奇怪,问他为什么不挑大的,他回答:“大人吃大梨,小孩吃小梨;我在家中年龄*小,当然就挑小的了。”这一回答,赢得了一家人的称赞。这次,他来洛阳后,听人议论李膺的为人和名声,就很想前去拜谒,无奈父亲只是个都尉,与李膺素无交往;自己又只有十岁,怎能独个儿贸然前往?思前想后,他就决定先到李膺家门口相候,倘遇李膺刚好外出或归家,便可一睹李膺这个名士的风采。但是在门口徘徊多时,竟不见李膺踪影,终于他决定只身一人,上门求见。 此时,李膺正与几位名士在书斋闲谈,听门子说有个与他有通家之好的“小少爷”上门求见,心里不觉纳闷。因为在他的记忆里,自己的通家之好当中,并无这么大年纪的小孩。但既是自称“通家”,想必总有根据,于是他便微微点头,说道“有请”。 “请问——”等孔融走进书斋,李膺朝他瞅了一眼,就开门见山地问他姓甚名谁,家住何方。 孔融回答得有条不紊。 李膺听了,觉得自己家与孔融的祖上毫无瓜葛,便把脸一沉: “这么说来,俺李氏与你孔家,平素毫无交往,不知你祖辈父辈,与在下有哪些关系呢?” 李膺书斋中的一些名士,也在一旁指指点点,对孔融不无非议。 “大人,老子是您的先祖吧?”孔融并不正面回答,而是反过来向李膺提了个问题。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