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针灸学术史研究要论

民国针灸学术史研究要论

作者:张树剑主编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CIP号:2019144437

书号:978-7-5201-5182-5

出版地:北京

出版时间:2019.7

定价:¥189.0


简介

铜人文丛出版计划简介丛书主编基于长期的针灸理论与学术史研究,发现针灸文献与史学研究的成果比较单薄,一方面是因为从事这一领域研究的学者较少,其次是由于缺乏发表平台。在针灸技术与文明日益受到学界与民众关注的背景下,相关理论与史学研究近年来也渐渐吸引了海内外学者的目光,许多新成果颇有深度与新意,故拟定铜人文丛计划,注目于针灸(相关)领域的文献、理论与史学著作。铜人出自宋代天圣年间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该书刊行的同时,铸铜为人,作为针灸的教具,是为天圣铜人。天圣铜人数遭劫火,早已不存,但铸铜人之风却留了下来。铜人也常常被作为针灸的代称,去年年初,习近平同志访问世卫组织总部时向世卫组织赠送的礼物就是一具仿制铜人。该文丛以铜人为名,一方面体现专业特点,同时用语古雅,符合文丛的学术定位。目前,针灸史学与理论、文献研究尚没有专题文丛,成果散见于各个出版机构如人民卫生出版社、青岛出版社、学苑出版社、华夏出版社等。社科文献出版社2007年推出的台湾中研院李建民先生的《发现古脉--中国古典医学与数术身体观》是其中的高水平代表作。铜人文丛将保持与海内外相关领域的学者的联系,及时纳入高水平的学术著作,形成该领域的独特的著述品牌。针灸史学文献著作的读者一部分是历史、文献研究的学者,一部分是中医、针灸领域的学者与临床从业者,读者面较广,既有学术内涵,又有一定的市场前景。本文丛开放约稿,及时纳入学界新著。《民国针灸研究》是铜人文丛中的一本。对于针灸学而言,民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时代。传统的知识在不断被质疑与解构,新的知识体系又没有完成构建,保守主义的针灸师与颇具新思维的中医医家之间之间既有学术共同体同部的共享利益,同时又有学术观点与新旧之争。明治时期已经经历的针灸近代化的历程,在民国时期的中国重演。通过日本医籍的汉译,中国针灸的执业范式与概念理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该书集成了主编与其团队近年来在民国针灸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也是针灸理论与史学界在该时期针灸理论研究的第一部成果。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