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耀昆语言学论文集

作者黄耀堃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08-01

特色:

“魏1958”的**组是“東董送屋”四韻,聲紐分别為“端端心影”,如果全部改調為與“東董”相同的舌頭音的話,則變成為“東董凍穀”,魏建功認為這一組的去聲、人聲和平聲、上聲不一貫的原因,是“凍轂”二字有又音或者是連綿字,因而《切韻》的编者不取“凍穀”二字作韻目,於是他提出這樣一個說法:……這可以增長我們封韻富體制的了解:《切韻》韻目用字都是獨立早音的。又可以導引我們注意:韻書中間速綿字應該注意分别處理。(41)但是綜觀全本《切韻》,就發覺上面的一段話是缺乏證據的。首先研究一下是否全部韻目都是所謂“獨立單音”的。只要粗檢一下韻書,立即發現不少反證,如“王三”就有好幾個韻目注有又切:先蘇前反又蘇見反巧苦絞反……又苦教反合胡閤反又古沓反葉與涉反又式涉反(42)其他早期《切韻》系韻書,也往往在韻目下注有又切,如敦煌抄本S6156:覺古岳反又古孝反(43)因此“《切韻》韻目都是獨立單音的”的說法,恐怕並非陸法言(陸詞,約559—?)的原意。至於所謂把“連綿字”“分别處理”也非《切韻》的實際。“分別處理”一語比較含糊,甚麼叫“分別處理”呢?不用這個字來作韻目,就是“分別處理”的嗎?“魏1958”沒有詳细說明,魏建功在文中又用“避免”二字,(44)但《切韻》似乎也沒有注意到要“避免”連綿字,粗檢“王三”,就有下列各條:吻口吻恨恨戾銑金、、梗桔、、號、、令勁、、健幼小、、陷沒、、梵讚、、屋、、舍覺警、、(45)上列各韻目注釋都用了雙音節的連語,而且其中部份是連綿字(“、、”即韻目之字),雖然龍宇純指出其中有若干筆誤,(46)但大多是確實無訛。至於其中“桔梗、勁健、警覺”都是雙聲連語。因此“魏1958”對送韻和屋韻的解釋及其推論皆不能成立。再看看“魏1958”對第二組“冬宋沃”的解釋。魏建功認為:韻書音類相同的各韻,原則上韻目要取同纽的,……”因此“一‘送’既用了心母,所以二‘宋’就相連地也用心母”’於是“魏1958”得出下列看法:我們由此了解:橫排有“音類相從”中間的三十字母次序,同時縱列互相照應也有三十字母次序貫串在“四聲一”貫的裡面。這個所謂“了解”本來相當合理。但魏建功卻沒有恪守這個論點,諸如“魏1958”解釋“佳蟹卦”、“皆駭怪”、“肴功效”三組時,就沒有採用這個論點。“佳蟹卦”一組之中“佳”和“卦”都是見母,“蟹”是匣母。“魏1958”認為蟹韻中的“解’’字雖屬見母,但有又音,所以用“蟹”不用“解”。上文已否定了韻目取字一定要用“獨立單音”這個說法,因此“魏1958”對“蟹”的解釋已欠圓通。不過,“魏1958”分析這一組,着眼點不在這裡,沒有強調他分析“東董送屋”時所得出的“了解”,而是提出另一個原因,所謂:還又有一個原因,“駭”韻沒有見母,為了同音類要取同纽標目的條件,也得跟“駭”一致,改歸一律采取匣母。但如果只是為了這個原因,也不見得把蟹韻韻目改為見母的“解”,就會妨礙下面縱列的“駭”。按照魏建功的排列方法,《字母例》的次序是“見蹊群疑曉匣影”,“解”屬見母,“駭”屬匣母,“匣”後於“見”,在縱列上也沒有矛盾。其實駭韻選用“駭”作為韻目,也不見得很合適,因為縱列下一個韻是賄韻,“賄”屬曉母,《字母例》是“匣”後於“曉”。如果按魏建功的排列法,駭韻大可選“駭”作韻目,因“駿”屬疑母,而疑母先於曉母。這樣縱列變成“解駭賄”,次序分明。上面只是以假設立論,當然不能成立,但說明了“魏1958'’在解釋《切韻》韻目時,經常只是隨文生例,未盡有確鑿的證據。如果連同“肴巧效”一組的解釋來看,更可以清楚說明了這一點,因為根本不能應用在分析“冬宋沃”一組時所取得的“了解”來解釋,於是“魏1958”分析“肴巧效”一組時,幹脆就說:這一韻(指“巧”韻——引按)不一貫而采用“巧”的道理不能明白……這種闕如的做法,本來不壞。不過倒過來說明了“魏1958”所立之例實在缺乏全面性。現在回過頭來看看“魏1958”對第三組“鍾腫用燭”的解釋。“魏1958”指出用韻取屬喻母的“用”,而不取與“鍾腫燭”同屬照母的“種”,是因“種”有又切。這個解釋法,上文已指出其不合理。漢字又切又音極多,一遇上解釋不了的韻目,就使用此“例”,因此可以說“魏1958'’有濫用又切又音為證的傾向。“魏1958”對第四組“齊薺霽”的解釋是霽韻用屬精母的“霽”,而不用與“齊薺”同屬從母的“唷”作為韻目,是為了下面的祭韻的原故,他說因為祭韻沒有從母字。祭韻雖然沒有從母字,但不是沒有選擇,有屬喻母的“曳”和屬見母的“劇”或“翩”,如果選用“曳”的話,順接從母;如果選“剝(或翩)”的話。……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