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柏辽兹(HectorBerlioz,1803~18690)法国杰出的作曲家、指挥家。生于法国南部一个小镇的医生家中,1820年学习医学。自幼酪爱音乐,但家庭却希望他能继承父业,*后终以与家庭脱离关系为代价选择了音乐道路。1822年起以音乐为业,他毕业于巴黎音乐学院勒须尔教授作曲班。年轻时是个富于小资产阶级革命精神的浪漫主义作曲家,曾写过《希腊革命》大合唱。法国七月革命时,走上巴黎街头高歌《马赛曲》,后又把该曲改编为大型管弦乐队与二重合唱的乐曲。同年,创作了《幻想交响曲》使他名声大振。还写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独唱、合唱与乐队)、《哈罗德在意大利》(中提琴与乐队)、《罗马狂欢节》(乐队序曲)、《安魂曲》(乐队与合唱)、《贝文努托·切里尼》(歌剧)、《浮士德的沉沦》(传奇剧)等很多作品。创作时力求创新,除采用“固定乐思”的手段外,还以新颖、明澈的配器效果和戏剧化的处理方法来丰富交响乐的表现力。所著《配器法》一书已成为音乐技术理论的经典文献之一。一生在贫困饥寒中度过,老年时又不幸丧妻丧子,终于悲惨地病逝于巴黎。柏辽兹是法国浪漫主义风格的典型的代表。他开创了浪漫主义标题交响音乐的道路,扩大了音乐反映生活的能力和范围,并使其更为易解。柏辽兹在交响乐的结构、乐曲的体裁诸方面勇于革新,发展了传统形式。在他的创作中,微妙的乐器组合使乐队呈现出新的音色、效果和色彩。他所著的《管弦乐法》一书有广泛影响。主要作品有:交响乐《幻想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浮士德》、中提琴与乐队《哈罗尔德在意大利》;合唱曲《安魂曲》;管弦乐序曲《罗马狂欢节》;歌剧《贝文努托·切里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