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Ⅰ)导论 一、经济学的性质 1、经济学的定义 2、 基本经济问题 3、基石研究方法 二、需求、供给与价格 1、需求 2、供给 3、 均衡价格 4、 供求变化对价格的影响 (Ⅱ)微观经济学:需求、供给与产品价格决定 三、效用 1、效用的定义与量度 2、效用的基本假定 3、无差异曲线 4、 效用*大化 四、消费者行为与个人需求 1、消费都需求函数 2、收入变动对需求的影响 3、价格变动对需求的影响 4、个人需求曲线 五、市场需求 1、市场需求曲线 2、需求的价格弹性 3、需求的收入弹性与交叉弹性 六、生产 1、企业的目标与生产函数 2、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 3、两种可变要素按不同比例变动的生产函数 4、两种可变要不是素按相同比例变动的生产函数 七、成本 1、生产要素的*优组合 2、成本核算的基本概念 3、短期成本函数 4、长期成本函数 5、成本曲线的移位 八、完全竞争市场价格的决定 1、市场结构 2、超短期均衡价格 3、短期均衡价格 4、长期均衡价格 5、 市场调整 九、垄断市场价格的决定 1、垄断的原因 2、垄断条件下的价格决定 3、垄断的后果 4、垄断的管制 十、寡头垄断市场的价格决定 1、寡头垄断市场的概念与特点 2、寡头垄断市场的价格决定 3、广告与资源配置 4、产业组织理论 (Ⅲ)微观经济学: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十一、生产要素的需求 1、生产要素需求的特性 2、经济租金 3、边际生产力理论 4、 生产要素价格变化的影响 5、 价格变化对生产要素需求的影响 6、 买方垄断要素市场 十二、劳动的价格 1、时间分配 2、劳动的供给曲线 3、工资决定的其他因素 十三、资本价格 1、资本收益率 2、投资理论 3、耗竭性资源的价格决定 (Ⅳ)微观经常学:一般均衡、福利经济学与政府的作用 十四、一般均衡分析与福利经济学 1、一般均衡分析 2、资源配置与艾吉渥斯盒形图 3、资源*优配置的条件与完全竞争 4、效率与收入分配的平等 十五、外部效果与产权 1、外部效果 2、外部效果的传统解决方法 3、产权理论 十六、共用品与政府的作用 1、共用品 2、共用品的需求与供给 3、政府干预 (Ⅴ)宏观经济学:国民产出的决定及其波动 十七、宏观经济概述 1、宏观经济问题 2、主要宏观经济变量 3、总需求与总供给 十八、国民产出的概念和计量 1、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 2、从国民生产总值到可支配收入 3、核算恒等式 4、国民生产总值与经济福利 十九、总需求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消费与投资 1、消费与储蓄 2、国民消费 3、投资 二十、国民产出决定理论 1、古典理论与凯恩斯理论 2、国民产出的决定 3、国民产出变动的原因 4、乘数 二十一、财政政策、国际贸易与国民产出决定 1、财政政策 2、财政政策与国民产生决定 3、财政政策乘数 4、财政政策实践 5、开放经济乘数 二十二、总供给与国民出决定 1、短期总供给与国民产出决定 2、长期总供给与国民产生决定 3、供给方面经济学 二十三、经济周期:国民产出波动的原因 1、经济周期的阶段与特点 2、经济周期的成因及其作用过程 (Ⅵ)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和稳定政策 二十四、货币和银行体系 1、货币与银行的历史 2、银行存款的创造 二十五、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1、中央银行的产生及其职能 2、货币政策的目标、工具 3、货币政策的作用过程 二十六、货币需求与货币主义 1、货币需求 2、货币对国民产生的影响] 3、货币主义 二十七、财政-货币政策的相互配合 1、财政赤字与财政-货币政策的相互配合 2、公债与货币-财政政策 3、IS-LM曲线分析 (Ⅶ)宏观经济学:失业与通货膨胀 二十八、失业 1、失业的影响与失业的计量 2、失业的种类与原因 3、自然失业率 4、反失业政策 二十九、通货膨胀 1、通货膨胀的含义及其影响 2、通货膨胀的原因 3、菲利普斯曲线 4、通货膨胀的抑制 (Ⅷ)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和国际经济 三十、经济增长 1、经济增长模型 2、经济增长的趋势与原因 3、关于经济增长的争论 三十一、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1、国际贸易理论 2、国际贸易的政策 三十二、汇率与国际收支 1、汇率 2、国际收支均衡 3、IS-LM-BP曲线综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