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文选学研究

作者汪习波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4-01

特色:

萧该《文选音义》当是萧氏研授《文选》的一种专著,即使当时著有《文选》著作的或仅萧该一人,但抄写讲述《文选》的或非萧该一人①。然笔者曾据日本所存《文选集注》卷八《蜀都赋》注引《音决》中“诸萧等咸以为”云云,认为当时萧氏一门有《文选》音义之书者,当不止萧该一人。待翻阅日本学者富永一登《文选李善注研究》中《萧该(文选音)》一节②,其释“诸萧”二字为“褚、萧”,始悟此处当是指称褚诠之《百赋音》和萧该《文选音义》二书,自己原来的推测殊为荒谬!梁元帝江陵覆灭以后,萧家人物或被掳长安,或留居江陵,为萧?小朝廷中人;或东依王僧辩、陈霸先等南方实力派人物,或跋涉南方,野处边邑。至江陵归国,陈代覆灭,萧家不再有多少政治军事兼顾的人物,而大部成为官僚与文化人物.一直到唐代前期,萧氏在朝廷之上,往往有人。在学术领域,则大约应以萧该为**人。先看《隋书·儒林·萧该传》: 兰陵萧该者,梁鄱阳王恢之孙也。少封攸侯。梁荆州陷,与何妥同至长安。性笃学,《诗》、《书》、《春秋》、《礼记》并通大义,尤精《汉书》,甚为贵游所礼。开皇初,赐爵山阴县公,拜国子博士。奉诏书与妥正定经史,然各执所见,递相是非,久而不能就,上谴而罢之。该后撰《汉书》及《文选音义》,成为当时所贵。 萧恢为梁武庶弟①,《梁书》本传称他“幼聪颖,年七岁,能通《孝经》、《论语》义,发?无所遗。既长,美风表,涉猎史籍”,世子萧范“虽无学术,而以筹略自命。爱奇玩古,招集文才,率意题章,亦时有奇致”。萧该幼年或是长于建康,成年后方因建康颠覆、元帝江陵继位而入荆州②。但无论是家庭气氛还是朝野重文史之风,皆可能对萧该产生影响。他的经史文学修养,成为他在北方朝廷立足的主要资本。而他在小学方面的长处,应是他能够撰成《汉书音义》与《文选音义》的重要学术基础。影印唐写本王仁?《刊谬补缺切韵》序文中说: 昔开皇初,有刘仪同臻、颜外史之推、卢武阳思道、李常侍若、萧国子该、辛谘议德源、薛吏部道衡、魏著作彦渊等八人,同诣法言宿,夜永酒阑,论及音韵,古今声调,即自有别,诸家取舍,亦复不同。昊楚则时伤轻浅,燕赵则多涉重浊,秦陇则去声为入,梁益则平声似去。又支脂鱼虞,共为不韵。先仙尤侯,俱论是切。欲广文路,自可清浊皆通;若赏知音,即须轻重有异。吕静韵集,夏侯该(法、敦煌写本俱作诼)韵略,阳休之韵略,李季节音谱,杜台卿韵略等,各有乖互。江东取韵,与河北复殊。因论南北是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