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前 言 1991年起,我在讲课中尝试从变化规律和形成原因的角度给 学生介绍汉语方言中语音词汇等方面的现象。因为涉及到当前汉 语方言研究的实际,所以几次讲授后,观察问题的角度逐渐集中到 了演变规律和不同层次的鉴别方面。1996年,工作纳入国家教委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九五”研究项目,得到项目基金的支持,得以整 理课程的讲稿。本书所述是其中的语音部分。 近年来不少高校在建设汉语方言学方面投入了力量。国外在 这方面也有卓越的工作可以作为我们的借鉴。不过汉语有自己的 方言土壤,我以为汉语方言学应该尝试在理论上和方法上进行创 造性的探索。只有这样,作为比较语言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才能 适合语言理论建设和汉语方言研究的实际需要。本书所述是探索 中的一些初步设想。尽管一些部分的论述还不充分,在这里发表 出来,希望能得到读者的指正。 本书共八章。前面两章分别介绍汉语方言中由语音演变和外 来影响这两种不同原因造成的语音变化以及它们的表现形式。前 一种演变中有新旧不同的语音形式,后一种变化中有来源不同的 语音层次,需要把它们区别开来。后面“儿化韵”等三章是个案处 理,介绍几个重要的方言现象,探索它们生成发展的规律。“原始 闽语”一章是根据头两章的认识对一个古方言音系构拟所做的分 析。关于方言分区的两章,因为和对方言语音演变和层次的认识 有关,所以也收在里面。 附录是我在1964年秋为方言调查实习课写的总结。其中语 音的描写和比较实际上牵涉到演变和层次的问题。三十多年前的 旧作,虽然所记个别语音现象(如发音时声母持阻阶段的延长)或 许和发音的特定场合有关,有的提法(如说孝义话降升调使音节分 裂为二,晋中方言文白异读反映阴阳对转)还需要改善,但作为早 期观察的一页,也附入以供参考。 本书从某些著作中引用的观点,在文内直接说明了出处。引 用材料则不一一注明,请参看各章后的参考文献目录。 王福堂 1997年10月于北京大学承泽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