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源文集(第一、二卷)

作者上海鲁迅纪念馆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5-01

特色:
黄源(1906—2003),笔名河清、澄清等,1906年5月1日生于浙江海盐县,曾在嘉兴秀州中学、上虞白马糊中学、上海劳动大学就读。1929年从日本留学回国,在上海从事文学翻译工作。出版了《屠格涅夫生平及其作品》、《现代日本小说译丛》高尔基的《三人》等译作。1927年结识鲁迅,1933年任茅盾主持的大型进步刊物《文学》编辑,1934年起任鲁迅主持的《译文》主编。1936年鲁迅逝世后。为鲁迅守灵治丧并为抬棺者之一,与萧军共同编辑《鲁迅先生纪念集>)。1938年参加新四军,投身抗日战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军部《抗敌》杂志文艺部主编、华中《新华日报》副总编、华中鲁艺教导主任、华中文协主席、浙东鲁迅学院院长等职务。 解放后,先后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副部长兼党组书记。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文化局局长,省文联、省作协党组书记,省文联、省作协主席等职务。曾主持改编昆曲《十五贯》,受文化部奖励,被誉为“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著有《在鲁迅身边》、《忆念鲁迅先生》、《鲁迅书简追忆》及《黄源回忆录》等著作。晚年任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浙江省委顾问委员会委员。

《黄源文集》中留下了宝贵的史料,譬如关于鲁迅,关于30年代,40年代、50年代文艺运动的珍贵史料。不仅有文艺方面的,还有关于刘少奇、陈毅、项英、粟裕、叶飞、陶勇等我党我军领导人活动的重要史料。珍贵的不仅是史料,还有书中洋溢的一种精神,即革命奋斗不息、百折不挠、终身不悔的精神。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