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与落寞-胡兰成的今生今世

作者杨海成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1-01

特色:
他为人自私,贪一己私欲而从不念及他人。他心胸狭隘,常责人之非而宥己之过,只为自己开脱而不知自省。他心志不坚,常能找出种种理由原宥自己。他“博爱”,但“博”得功利,“博”得虚伪,“博”得猥亵,“博”得下作。……在整个评论界,没有人说他人品的好,使用的词汇常常只是“真小人”、“无耻”、“可恶”、“下作”、“不上路”、“龌龊”、“欲呕”、“其人可废”、“肉麻”、“无聊之人”等等…… ——他飞扬吗? 撇开他的人品与道德,只谈“才气”,则有褒他的人,也有贬他的人。褒他的人说他可与林语堂、梁实秋、钱钟书等大家比肩,说他的文章是“一颗明珠”,是“一朵奇葩”,“经不低于张爱玲和周作人”,“堪称翘楚”,“多有卓见”,“慧美双修”,“有着坚固的文化根基和严谨的学术体系”,“显示出独特的思想,雄辩之才和渊博的知识”……贬他的人则说他是“异端邪说”,“其心灵毕竟散了”,“没有什么体系与中心”,“多的是赏玩的才情,少的是痴绝的刚烈,”半桶子所谓写作的人“,”思想上无原则可说“,”妄发议论,歪曲历史”…… ——他落寞吗? 真的好文章,必是他的人比他的文章更好。而若他的人不及他的文章,那文章看似很好,其实并不曾直见性命,何堂是真的格物致知。这是胡兰成的原话,也是他从事文学批评的标准。 以这样的标准来评价胡兰成的文章,我们只能说它是不曾直见性命的,是不曾真的格物致知的,他的文章也许文字清丽,但却没有气度,没有灵魂,没有中心,就好像沾满鲜花的一条鼻涕…… 一个翻来覆去自称张爱玲的丈夫的人,哪有可能是真正的丈夫……

当“身”与“仁” 能兼得时,才有所谓“杀身成仁”;当“生”与“义”不能兼得时,才有所谓“舍生取义”。无需“杀身”便能“成仁”时,你何乐而不为?无需“舍生”就能“取义”时,你何乐而不为? 但胡兰成就不愿为。他自觉地、有意识地、顽固地站到日本人一边,视日本为老家,视日本兵入侵中国为“大气”……所以他被视为“不可原谅的人”。 中国近现代史之研究家或爱好者,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之研究家或爱好者,中国文学史之研究家或爱好者,道德学家或反道德学家,十八岁以上成年人…… 胡兰成,1906年出生于中国浙江省嵊县,1927年从燕京大学中途退学。后曾任汪伪政权掌控下的《中华日报》总主笔。抗战胜利后,经香港逃亡日本。在日本期间开始学习日语,结识大数学家冈洁和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汤村秀树,遂成就其学问体系。1974年来到台湾,受聘为台湾中国文化学院终身教授。在台湾期间,其文学才能影响了整个台湾文坛,尤其是朱西宁、朱天文、朱天心父女,受其影响颇深。1981年7月25日在东京病死。著有中文著作《今生今世》、《山河岁月》、《禅是一枝花》、《中国礼乐》、《中国文学史话》、《革命要诗与学问》、《今日何日兮》等。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