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杨家埠年画线稿大全(上、下册)

作者杨家埠年画线稿大全编委会编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09-01

特色:
★ 16开盒装,西苑出版社出版

中国潍坊杨家埠年画在漫长的形成、发展、流传过程中,以民间信仰为题材的作品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从明代的文财神到民国末年的神马,无不鲜明生动地实录了民间的习俗和信仰。毋庸讳言,这些特殊题材的年画,对研究北方乃至整个汉民族的民间信仰,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中国民间信仰“神灵”之风由来已久,从史前的祭坛遗址和残缺的众神像,到清代皇帝的祭天大典,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从皇家到平民,几乎无不信奉着神灵。无论是衣食住行,婚丧嫁娶,都有祭祀神灵、保佑平安的习俗。民间信仰的神灵众多,可说“万灵崇拜”,但主要以神、佛、仙、圣为主。从杨家埠年画来看,以财神为题材的作品*多,可见当时财神是民间*普遍的供神。人们通常认为明代始有财神,传说招财进宝利市之神是赵公明,实际上自宋代以来专司财利之神的利市仙官就已经出现了。但杨家埠年画中所绘的财神,则大多是武财神关公与文财神比干。 武财神不仅能赐人财福,有些地方还把他尊为至神。旧时金兰结义,除妖避邪,行兵打仗,出海乘船都要向他焚香祭拜,求他保佑。至今潍坊北部一些沿海渔村,在开春出海时还要举行祭拜武财神的仪式。据记载,三国时蜀汉大将关羽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共扶汉室。关公从人步入神是民间传说的虚构,又加上戏曲小说的渲染。然而重要的是从隋唐以来,佛教首先把关公封为护法神,道教中又宣扬关公除妖的神功。从此历代皇帝又不断加封,使关公终于上升到王、圣、帝的神位。随着关公地位的提高,几乎村村建有关公庙。时至今日,农村还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烧香化纸放鞭炮,为关公过生曰。 年画是民间艺人创作的,所以也*能反映民间的风俗信仰,难怪有学者说,中国的民间年画是一部民间风俗信仰的百科全书。灶王,又名灶神,是年画中刻印发行*多的一种,现在仅潍坊杨家埠刻印出售的灶王年画每年就不下10万张。 据说,祭祀灶王从宋代就已开始,记载见于《东京梦华录》。至于灶王是谁说法不一,《淮南子》一书中说:“黄帝作灶,死为灶神”。但民间一般认为灶神是来源于张郎休妻的故事传说,灶王就是张郎张腊月。张郎的原配丁香女贤慧美丽,但张腊月喜新厌旧,又看上了王海棠,便休掉丁香女,娶王海棠为妻。后来张家家境败落,张郎要饭要到前妻丁香女家,丁香女热情地招待了他,张腊月羞愧得无地自容,便一头撞死在锅灶上。不久丁香女请画师画张郎像供于灶上,至今民间仍流传着:“后门休了丁香女,前门娶了王海棠。虽说张郎终生错,却成千古一灶王。” 在杨家埠年画中以“福禄寿喜”为题材的也不在少数。“福禄寿喜”,学者把他们归为“俗神”。 福神,又名福星。民间有“福星高照”的吉令。道教有天官、地官、水官三神,传说天官能赐福,地官能赦罪,水官能厄运。由此,人们渐以“天官赐福”转为对福神的信仰。“福”也成了吉祥的标志。这也是至今过年家家产产贴“福”字的缘由之一。福、禄、寿、喜等星分别主管富贵、长寿、喜庆等。 东汉时佛教从古印度传入中国, 自此民间信仰佛教之风大盛。杨家埠年画中也有不少关于佛教题材内容的。如:“送子观音”、“南海菩萨”等等。  观音菩萨,即观世音。因避唐太宗李世民讳,略称观音。佛教说他广化众生,有3 3种化身,不仅大慈大悲,而且法力无边,能救苦救难于民众。据说,杨家埠刻的观音像多销往胶东,是因胶东的一位出门经商的丈夫,晚上回家时,妻子正在屋中念叨思念他的话,被丈夫误会了,欲杀其妻,多亏妻子胸前拿着一尊菩萨挡住了利器,才幸免了一场灾难。丈夫为了报答观音菩萨,出资请杨家埠画师将其刻印成像,挂在家中,天天供奉。 民间除了对神的信仰之外,还特别崇拜仙人。民间都认为神与仙能避邪免灾,纳福迎样。但实际上神与佃在神化过程中有很大的区别,神是在人死后而成神,而仙都是在人有生之年就得道成仙。民间信仰的仙人,来源于道教。道教起自中国民间所信仰的传统文化,所以民间的仙人信仰占有重要地位。杨家埠年画中神灵题材的八仙年画造型生动多样,可见人们对八仙的供奉是非常普遍的。民间对八仙信仰的基础是八仙为真人真事,有完整动人的故事,而且成仙过程的仙灵特征也十分典型,使八仙信仰有可信性的说服力。 八仙的成仙过程,是在原型人物基础上,由民间穿凿附会而成。民间为什么不分年节多在中堂挂上八仙造像,有些地方像祭祀观音菩萨一样常年香火不断。究其原因,旧时人们经受苦难,期望有如八仙这样的仙人深知百姓疾苦,普度众生脱离人间苦海,长生不老而得道成仙的愿望有关。从杨家埠年画中各种各样的八仙造像也足以说明了这一现象。 张仙射狗题材的年画很受民间重视。因为张仙是八仙之外世人又一个崇拜的仙人。张仙,本名张远霄,是五代四川眉山人,善以弓弦飞弹,射鸟击兔,百发百中。传说有一双瞳老人手持竹弓和三颗铁丸找张仙换钱三万,并告诉他熟练此法能除邪辟灾。以后老人再来道法超度,从此张仙便能弹丸驱邪。传说天狗降人世为恶,专吞食小儿;而张仙能使弹丸驱之。此后凡有孩童的人家,便绘张仙像挂于家中,供以香火,以求保护小儿不受天狗侵害。旧时民间张贴此画的日期多在腊月十五,供祭时,家中长者作揖焚香,不满16岁的儿孩跪拜其后,长者还不时祷念:“打出天狗去,保护膝下儿。”在民俗中人们对仙人的信仰崇拜,不外两种。所求,一是祈求仙人辟邪除灾,降瑞呈样:二是求仙人度己于“苦海”之外,实现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桃园生活。不过后一种所求在民间已经淡化了。 “麒麟送子”、“蚕姑宫”是杨家埠年画中描绘民间信仰动植物神的题材。民间信仰动植物神的风俗可以追溯到汉代典籍中的《山海经》、《淮南子》等书。民间把麒麟、龙、凤、龟并称“四灵”,麒麟为“四灵”之首。这种鹿身马足,牛尾圆蹄,通体鳞甲,头有独角的“瑞兽”,除了在太平盛世出现外,还会给那些积德而无子的人家送个儿子。相传一代圣人孔子的诞生,就是麒麟送来的。此后,麒麟送子在民间广为流传。据说,民间无子的家庭祈求麒麟送子,要不育主妇亲手扎制麒麟,并要扶着载有小孩的麒麟,在庭院堂屋里转一圈,然后与香表一起焚化。在植物信仰中,人们*崇拜的是谷物神。古代人们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沽,对麦、稻十分重视。因此,人们都把它们神化了,甚至所有的动植物都有其神主宰。逢年过节人们要供奉,诸神方赐以好的收成。大年后的正月初三是祭蚕姑神的日子。祭蚕姑神以主妇为主,从初一至十三每天分别供祭动植物神, 即:一鸡,二狗、三蚕、四麦、五马、六羊、七人、八谷、九果、十菜、十一棉花、十二瓜、十三是豆角。据说古时腊月初八除了大祭释迦牟尼外,还要祭百谷神,全家叩拜共祭。祭后吃“腊八粥”,有不忘各种谷神的恩赐之意。 杨家埠年画中还有一种作品特别引入注目,那就是“避火图”。这种画也”叫“卷画”,是卷着卖的,所绘的内容是男女春画。是在女儿出嫁前,将这种画放在嫁箱底下,据说是用这种画来避免火灾,其信仰起于何时难以断定。据民间老艺人讲,这种画是晚上卷好,用红绳扎紧放置在厨房的上龛内。主人只祷告,不焚香。为什么男女春画能“避火”,有的学者认为是取男属阳,女属阴,阳为火,阴为水,即水能克火之意。有的学者则说男女交合在传统文化中被认为是污秽之事,火神怕“脏”气冲撞,令远远躲开。 以民间信仰流传下来的年画题材不外乎神圣仙佛,以及民间俗神为主要创作内容。人们过年要张贴年画,年画的创作者,要根据人们的习俗、信仰去绘制人们所喜欢的题材,这样年画与民俗、信仰就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年画的创作题材,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民俗与信仰的影响。反过来说,这些以“神灵”题材创作的年画,也成了这个时期民间信仰的生动写照。 从清代这些神灵创作题材的年画来分析,当时的民俗信仰是多样性的,但概括地说,不外乎万灵崇拜,其目的也是要求神灵免灾降福、呈样纳瑞。古代劳动人民是天灾人祸的主要受害者,他们无时不在寻求救助,无时不在关心自己的切身利益。一旦自己利益得不到满足,或是遇上不可抗拒的自然灾难时,他们便虔诚地叩头烧香,向诸神灵求助。“神灵”信仰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是普遍存在的,作为这种民俗信仰的意识形态,它产生*早,延续时间*长,甚至流传至今。因此,以民间信仰为创作题材的杨家埠年画,切不可简单地认为是一门民间艺术,理应从大文化的视角去发掘它,研究它。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