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出版社: 海洋出版社
CIP号:2015123873
书号:978-7-5027-9149-0
出版地:北京
出版时间:2015.5
定价:¥48.0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21世纪是海洋世纪,随着陆地资源短缺、人口膨胀、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严峻,经济全球化框架下海上交通重要性日益突出,世界各国纷纷把目光投向海洋,加大海洋科技发展力量,加快海洋开发和利用力度,一场以开发海洋为标志的“蓝色革命”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制定了下一阶段我国海洋事业发展提供战略宏图。海洋渔业是海洋经济发展的传统产业,也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发展很快。但是,前景不容乐观,我国近海渔业资源的持续衰退,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近海环境污染、栖息地破坏、过度近捞等,引起各地海洋渔业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如何解决近海捕捞业产能过剩问题,在当前外海渔业资源利用不充分的情况下,加快推进外海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战略性的产业升级和产能转移,势在必行。海洋渔业向外海拓展,说起来容易,做起难。以南海渔业为例,向外拓展时航程远、海况复杂、补给困难,渔业生产面临涉外风险和自然风险的双重压力,安全保障问题十分突出。渔业生产部门迫切需要提前知道作业区的未来海洋环境变化情况,以及渔业生产安全的风险评估信息等,对海洋预报提出了明确需求,成果的利用十分重要。加强海洋渔业生产安全环境保障的专题预报工作,将为当前渔业经济向外海拓展提供高科技支撑。国家海洋预报中心作为国家海洋预报职责单位,在2011年开展海洋渔业生产安全环境保障服务系统建设工作,通过集成全国各省已经建成的渔船安全救助服务系统中的动态船位信息,将渔业生产迫切需要的海面风场、海浪、海温、海流、海雾等预报信息,基于作业渔场进行预报产品发布,为渔业生产安全提供预报服务。同时,在台风灾害过程期间,提供渔业生产安全警报信息,为海洋渔业管理部门提供辅助决策。系统运行2年多以来,为海洋渔业生产提供了较好的科学技术支撑,达到了平时预报,灾前预警的初步功能。当然,后期仍有较大的拓展工作,在服务内容多样化和预报产品精细化方面,结合渔业生产安全保障的多层次需求,提供更加贴近渔民实际作业的预报产品和决策信息。本书作者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总结了渔业生产安全环境保障服务的信息化系统建设的经验,讲述了3S技术(GIS、RS、GPS)、网络通信息、数据库集成、海洋专题服务预报、产品WEB发布等IT技术实现方法,描述了业务化运行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