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琊(今山东临沂)。玄宗开元间举进士。曾任平原太守,世称“颜平原”。安史之乱,抗贼有功,平叛后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又称“颜鲁公”。其书师承褚遂良、张旭,正书开张雄伟,行书遒劲舒和。以圆转浑厚的笔致代替了方折劲巧的晋人笔法,以平稳厚重的结构代替欹侧秀美的二王书体,自成一家,称为“颜体”。是继王羲之后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书法家。《祭侄文稿》,行书纸本,纵28.8厘米,横75.5厘米。二十三行,每行字数不一,共计二百三十五字。涂抹三十四字,合计二百六十九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通篇纵笔浩放,一泻千里,时出遒劲,杂以流丽。宋代黄庭坚评曰:“鲁公祭季明文,文章字法,皆能动人。”元代鲜于枢以为“天下行书第二”。《争座位帖》,又名《论座帖》、《与郭仆射书》,行草书,原迹已佚,刻石存西安碑林。此帖与王羲之《兰亭序》并称为“行书双璧”。米芾评曰:“《争座位帖》有篆籀气,为颜书第一。字字相属,诡异飞动得于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