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姜飞 |
出版社 | |
出版时间 | 2005-04-01 |
特色: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关于西方研究跨文化问题的论著越来越多地进入中国。如何认识、理解和把握西方的跨文化理论,便成为中国学者的热切关注。姜飞在此著作中将西方的后殖民文化批评理论与跨文化传播的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眼光独到,情意澎湃,不乏作者的妙论和精识。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尹韵公 关于“后殖民主义”文化和文学理论,国内已有不少论文和著作,但总体看来仍然是介绍较多,研究较少,即使是研究,也缺乏系统性。姜飞的这部书稿对后殖民理论的渊源、内涵、宗旨、意义与缺陷等作了较为全面、深入的介绍和评说,是迄今为止我国同类著作中比较优秀的一部。对后殖民理论的研究往往容易陷入两个极端,一是从狭隘民族主义立场出发,对西方“文化殖民”行径作情绪偏激的批判,二是不自觉地认同西方的话语霸权,从而落入西方殖民话语的陷阱。这部著作较好地避免了这两种偏颇。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章国锋 这是目前中国学术界对后殖民主义文化问题追问相当深入的一部书,它运用大量外文资料,通过四个维度对后殖民理论时间视点(机制论)、空间视点(异化论)、主体视点(杂种论)、话语视点(霸权论)作出深度探讨,多方位地进入并展示后殖民理论的内在理路与言路。作者清醒地认识到,对后殖民理论的研究只有在超越了民族主义和西方主义而进入“普世主义”,才可能发现后殖民理论在解构中建构的深意。作者的研究廓清了后殖民理论研究领域的某些误区,将国内的相关研究推进到了新的高度。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王岳川